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3期   作者:于海多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与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于海多
        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 15004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与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及理解。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也进一步的探究了有效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前言:通过进行高质量的语文阅读,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学生也能够通过阅读快速的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经验。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拓展自身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与分析。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
        思维导图的主要效能就是将人们的抽象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整合,通过具体的图文,将人们的抽象思维理念展现到具体图纸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就需要明确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以及关键词等,才能够保障思维导图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思维导图是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构建的网络结构化知识展现形态。以往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由于各部分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弱,所以就没有将各方面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让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带领学生掌握到绘制思维导图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就会更加关注于阅读中的主题内容,从文章中获取大量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以及关键词。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就能够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认识,了解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后期进行阅读教学的优化调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完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
        (一)调整阅读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阅读体验
        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主要就是对课堂环节进行引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及体验给予恰当的尊重和理解,不能够使用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知识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思考与探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阅读体验。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进行充分运用,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运用,可以将阅读材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构建,有利于带给学生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例如,在阅读与学习《落花生》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状况,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初步阅读了这一篇关于花生的文章,大家可以使用手中的工具在本子上画出这篇阅读文章的思维导图结构吗?大家尝试着动手画一画吧!”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在班级中进行巡视,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理解思路以及理解的重点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着重梳理了在讨论花生作用这部分的思维结构,有的学生忽视了花生种植部分的文章结构等等。

学生通过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运用,在思维导图中,充分的表达了自身的阅读感受以及想法,直观而生动地展现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教师在后期阅读教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优化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语文知识的学习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的,为了避免带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内容,对阅读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充分的激发出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热情。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应用,可以将荣长且繁杂的文章转换成为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中的简洁文字进行梳理,对整体文章结构有着全面的认识。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桂花雨》这篇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梳理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在阅读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从文章之中提炼出关键词以及主题内容,感受到童年故乡桂花的香气、桂花的作用、桂花带给作者的回忆等。将文章中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展现到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在进行文章阅读的时候,学生就具有非常高的阅读热情。在文章阅读结束之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大家在平时都见过桂花吧?在你们生活中都会使用桂花来做什么呢?桂花带给了你们怎样的记忆和印象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思维导图上的分支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与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积累与感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经验,逐步的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经验的积累,过于关注学生所掌握到的阅读技巧和应试能力。所以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没有从整体上来理解文章,导致学生的阅读素养无法有效提升。通过将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运用,可以将理论性的语言文字转换为简洁明了的图文结构,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就可以快速的处理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与学生共同阅读《四季之美》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思考。“大家刚才说读了这一篇文章,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进行各个季节的美呢?”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在语文阅读的时候所描绘的思维导图来梳理出文章的整体结构,认识到这篇文章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来详细描述各个季节的美。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的展现出在文章中各个季节美景描述的第一句就是该段落的中心句,每个段落中的详细内容都是在围绕中心句进行拓展描写。从而帮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全面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分析,并且把握文章结构,找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且学习优秀的文章结构。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将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将思维导图灵活的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36-137.
[2]宋佳妮.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81):57-58.
[3]许晓芬.寻找个性化教学的源头活水——例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电子书包[J].考试周刊,2019(80):11-12.
[4]何昌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97.
[5]漆燕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措施[J].家长,2018(24):46-47.
[6]张艳玲.借力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9(71):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