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 418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诞生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还要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这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重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引言
审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审美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思维,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起到推动作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定论,对其整体能力更为注重。初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审美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美术是一门副科,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位置。受此影响,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美术课只是课上画一些画,学习效果好坏不重要,很少在美术学科上投入精力,也没有深入地学习,学习收获不多。第二,学校没有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美术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设备满足不了美术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导致美术课教学水平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步伐,严重降低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后,以上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依然偏低,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美术教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会使得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变得死板僵硬,这对于提升审美教学效果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例如,教师过分重视教授美术技能,忽略了表达美术情感,这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学生的审美水平能否提升,审美素养教育能否落实,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具有紧密的联系。另外,有效合理地开展审美教学,其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教师的审美素养要达到标准,并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知识积累、专业水准等。
所以,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以职业道德为基准,做到爱岗敬业,重视培育学生的审美感悟和艺术思维
(二)掌握师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初中美术教学中,每课时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能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成长。通过教学实践,在师生合作学习的不断探索中,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是师生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注重科学分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和绘画能力,进行分层式的分组,保证师生合作学习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氛围。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学习,相互参与、融合、讨论,合作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符合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的要求。其次,不同的合作小组之间又存在竞争的关系,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协调。其参与的过程是另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之间通过竞争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更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时,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山水画名作。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举办山水画品鉴会。教师可以展示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展示元代倪赞的《六君子图》和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三幅画作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的异同,交流三幅画分别表现的不同意境,再通过举手投票的形式选出最佳画作。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深入分析,用心备课,为师生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提供更多可能。
(三)依托趣味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兴趣对学生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托趣味课堂继续教授创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可以让他们评价名家创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方法。例如,在讲解“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梵高的作品《星月夜》,通过这幅作品强烈的色彩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几个问题,如“作品是在表现什么?”“作品依托的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名画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初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绘画技法与艺术鉴赏等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初中学校及其美术教师要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读引导、兴趣激发、技法点拨,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完成美术课程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5.
[2]孙忠昂.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2):24.
[3]黄婷.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