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中石油龙岗希望小学 637648
摘要:美术创作的过程,便是学生思维开启、认识提升、感知重构、潜能开掘、素养塑造的过程。而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责任,其中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也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着力强化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觉重新审视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并切实走出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禁锢,将创新思维培养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点与突破口,借助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素材的融合、创新理念的引入,使学生在更为丰富、鲜活、生动、多元的感知与体验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能力,实现思维创新,进而达到充分培育学生创新思维,逐步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驱动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依葫芦画瓢式描绘几张美术作品,照本宣科式制作几件手工,生搬硬套式欣赏几幅画作,而应该着重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塑造、视域的拓展,以促使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探究性、创造性视域内获得综合素养的塑造。让学生在创造与创新、实践与探究、体悟与感知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等能力全面发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融合至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能提升、美术视野拓展的方方面面,为确保小学美术德育、智育、情育、美育功能发挥,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多元助力,给予坚实保证。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使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且更好发挥。
一、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启迪、夙愿释放、认识提升、思维培养的关键期与奠基期,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导,实现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优化,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必要性、发展性。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以致多数教师、学生对小学美术教学普遍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重热情不高,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浓,以致小学美术长时间被处于搁置状态。这一不利现状,对美术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都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对此,教师首先应该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入手,重新审视、看待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并在教学指导中充分融入诸多科学性、生动性、丰富性、多元性策略,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投身美术学习,提升美术素养。一是适当融入多元媒介素材,让学生在蕴含趣味性的教学辅助下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二是借助多元活动引领,让学生在美术小故事、小游戏、小比赛、小实验等教学活动驱动下更好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现状、需要、特性的关注与考量,并融入诸多针对性指导措施,进而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式培养和多元丰富性感染下带着浓厚兴趣,开启美术学习之旅。例如,在《我的家》教学中,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以“家”为话题,组织学生分别讲述发生在家中的温馨小故事,并借助卡通画、连环画等方式,拿起画笔就家中的故事进行描述。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彻底摆脱了学生在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下画出统一画作的定势,为促使学生思维创新注入了鲜活血液,也于无形之间提升了教学的效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二、适时延展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现,并非易事,尤其是长期以来模式化、套路化教学的束缚,使得很多小学生已渐渐陷入思维僵化境地。常规性思维、程式化思维、习惯性思维充斥于其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殊不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在思维上有着更强的活跃性、灵敏度,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塑造更具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些可供自主展示、自我表现的平台,进而在切实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一方面,以美术教学为辅助,加强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借形想象、借迹造型、反常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造型等策略指导,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学会举一反三、逐类旁通,就一些具体的形象、客观的事物予以抽象,以独到视觉、独特方式进行展示、反馈,于潜意识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以学术展示为平台,凸显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利用美术作品展、美术活动等方式,多为学生搭建一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在观摩、反思、审视中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学会创造性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展现自我。例如,在《鞋的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鞋子的“功能”为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在奇思妙想中快速描绘造型各异、功能不一的鞋子,并对其进行展示、分享,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科学构建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个小学生,对于身边的美好,都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更为迫切的好奇,而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认知夙愿。同时,不同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与良好素养。因此,针对不同教学主题、不同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启发与诱导,进而让学生在开放性、多元性、丰富性教学生态的刺激、驱动、助力下获得更好提升,更好发展。一是借助美术欣赏,让学生在诸多丰富、经典、多元的成功案例、名作名画驱动下充分认识美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逐步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利用创作实践,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对应的构图、造型、色彩等作为辅助,让学生将对于生活的感悟、体验、认识等融入教学实践,激活思维潜能,增强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在装饰画中画树时,针对部分学生所画出的“黑树”、“红树”“蓝树”等造型别致,与真实树木差异较大的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分析,从装饰寓意的手法表现来剖析,进而明白: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培养,内心夙愿的释放与倾诉。
四、结论
总之,小学美术所蕴含的诸多创新性元素、活动、资源,为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助力,给予了保证,也于无形之间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内涵,拓宽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路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认识实际出发,积极创设创造性教学情境,设计创新性教学活动,搭建多元性互动平台,为具有不同认知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元、丰富、宽泛的创新机会,让学生实践、参与、感知、体悟、创作中深刻领悟美术的内涵,感知美术的价值,于无形之间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活,创新能力的塑造。让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创作,自由自在创新,随心所欲创造中获得思维激活,实现能力增强,完成夙愿实现,追寻更多美好。
参考文献:
[1]郭珊珊.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0(02):185.
[2]史娇娇.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73-74.
[3]展亚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9(12):285.
[4]陈浩.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