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光红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故事教学法相比于单纯枯燥的讲解教材上的课文
        李光红
        南京市溧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1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故事教学法相比于单纯枯燥的讲解教材上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和耐读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和课本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实现用故事故事引导学生愉快学习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美好的故事浪潮中,语言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综合素质以及思想品德方面更加健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
        故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中国故事还是外国故事,都能够引发学生对其深层内涵的深入思考,故事不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还是一个儿童所向往的世界,广受小学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喜爱。既然故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起到了导航明灯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用心把握这一特点,将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生动,促进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入思考呢?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的浅析。
一、故事,为学生插起想象的翅膀
        学生脑海中的故事世界是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每一个事物和每个人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都能动起来,一棵小草可以在瞬间长成参天大树等等,在这个世界中,一个个赋予美好寓意的故事在纸上形象的跃然而出,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骆驼和羊》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同学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老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事中的骆驼和羊自身的优势都有什么呢?”学生:“我觉得骆驼具有身高的优势,能够够到树上的树叶。”学生:“我觉得小羊虽然身高矮,但是却能够通过狭窄的门吃到门里面的草,也具有它自身的优势。”老师:“对,大家说总结的都非常好,骆驼和小羊在遇到高的树木和狭窄的门时,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它们每个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要专看别人的短处。”以一个问题作为铺垫,把学生的思维从故事中拉入到现实生活里,使学生能够明白故事中所表示的深刻含义,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故事中描绘了一个精彩的想象世界。其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儿童的眼球,也最贴合儿童的思考形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乘着想象力的翅膀,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由的翱翔,使他们在故事的意境中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故事,带学生走近情感的世界
        在故事的阅读中,学生往往能够融入故事里的人物世界,将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带入到自己的面部表情当中,并深深地陶醉于故事的世界里,所以教师在引导同学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创造一个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讨论有关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老师,促进语文课堂在情绪深入表达的过程中有趣的进行学习。
比如,在《丑小鸭》这篇文章的学习当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确地表达着自己为的思考与理解,教师与学生可以展开以下的对话:“同学们,你们觉得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这样回答的:“不是,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它都勇于战胜挫折,困难,最终走向了成功。”老师:“对,在不光是在故事故事当中是这个样子的,在现实中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同学们,当你们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时,一定要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像丑小鸭那样敢于直面困难,直面生活中的暴风雨,这样你们才能取得成功。

”在学生对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发言以及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在学生的想法与文章大有偏跛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但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每一位同学进行发言,这样能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课文中每个事物的形象特点,反映出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小学语文的理解水平。
        三、故事,拉近学生表演的距离。
        小学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由于其身心特点,会经常对故事故事产生表演模仿的兴趣,其根本原因源自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生表演的形式,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深入的领会文章内涵,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在《猴子扔草帽》学习过程当中,就非常适合进行表演,在剧本的改编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猴子可爱的猴子,也可以扮演聪明多智的爷爷,根据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对基本的旁白,议论等进行自由的创作,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通过幽默有趣的表演形式,促进学生对故事角色里的每一个人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学习效率,在学生进行完形象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你们觉得爷爷的做法吗?你们喜欢爷爷这种随机应变的做法吗?”学生回答:“我们喜欢。”教师问:“那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当你们遇到和猴子扔草帽一样类似的事情,你们会选择怎么做呢?”学生:“会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冷静分析,另寻捷径。”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但都表现出了非常正确的善恶价值观。从孩子们在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时,引导孩子对课本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深层含义的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加强语文的语言练习,在教师组织表演的过程当中,要鼓励全班同学进行参与,同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使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受到故事中所传达出的美好形象熏陶。在故事表演中,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人物形象,并对每一个人物形象产生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故事,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但在写作练习中许多学生面临无话可说的境地。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聚精会神地聆听故事。通过思考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以“美好童年”为题,教师可以将名人故事导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结论
        总而言之,故事世界时,儿童特别向往特别好奇的,一个新的语文学习世界,在那里有可爱的小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还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可以和他们进行内心世界的交流,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与课本教材中的实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用故事世界把语文课堂展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可爱,使得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对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祝禧“文化语文”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成功举办[J].江苏教育宣传.2019(03)
        [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路径探寻[J].刘晓慧.?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探究[J].孟丽丽.?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