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萍惠
[导读]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的精髓,
        李萍惠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
        摘要: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的精髓,而汉语文字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好地传递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其形成正确三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传统文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语文素养能力。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落实时代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心,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门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应内容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认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落实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教学导入为辅助,引入传统文化
        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导入为辅助,打造文化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文化引领实现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
        (二)改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真正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应当重视构建温馨活跃的班级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化被动为主动。


        (三)结合生活化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会时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听讲的注意力,同时也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亦是如此,很多传统文化在学生看来距离他们的生活过于遥远,学生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生活以外的知识文化,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也不能深入理解。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
        (四)开展趣味活动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生正是活力四射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真确认识文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趣味活动为载体。
        (五)深挖教材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引导,使学生学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体会文本的内涵,感受前人的智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
        (六)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自身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以往大部分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却没有注重在课外阅读中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的课外读物,但是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第一,在课外阅读内容上引导。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老师应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目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书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外阅读。第二,在阅读方法上进行引导。以往学生课外阅读时多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小说、故事等,阅读过程中也仅仅是理解故事的内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教材资源的挖掘、课前导入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深化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将不同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勇刚.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503-505.
[2]张建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9(11):89.
[3]于丽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