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中心小学
摘要:教育理念的不断刷新,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小学教育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而管理好一个班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门道,这就是管理艺术,不仅要处理好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展开讨论,希望借助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班级凝聚力,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艺术;门道
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便是管理班级,但管理一个班级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就好比园丁管理花圃,从前期的栽种、施肥到后期的修剪、加固等等,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学生们就好比园中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更需要定期的修护。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刻关注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动向,兼顾学习与心理、德育、情感等多方位的维护与培养,简单而言主要分为学习与生活两大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细化为五点,首先是加强心理干预机制,保护学生的心理成长,为其健康无忧成长保驾护航,鼓励家校合育,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力度,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其次,采用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强化自我认同感;第三,融入德育元素,培养优秀品德,塑造高尚人格,同时强化情感渗透,实现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双重提升。
一、稳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孩子们的所有认知、观念以及品德基本上都是在这一阶段成长、发展起来的,这也正是小学教育深受重视的原因所在。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认知等能力尚未成熟,对事物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需要家长、教师等长辈的耐心引导,因此,要加强对孩子们的教导力度。小学本主任的主要职责便是掌管一个班级的秩序以及照顾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在校安全、督促学习以及兼顾情绪等多方面工作。而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关乎校园的形象及教育能力,也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班主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兼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以及心理建设,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这就是班级管理的意义所在。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与“门道”
(一)加强心理干预,无忧童年保驾护航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策略,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协调好每个环节,尤其是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培养和引导更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以及心理应对机制也各不相同,这其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家庭氛围、从小受到的关注与关怀造就了学生的性格,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信,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比较极端,也容易出现焦虑、暴躁的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建议先从其家庭着手,定期进行家访,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家长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多询问孩子们的在校情况,与孩子成为朋友,教给他们应对事情的方式,而教师则要关注这些孩子在校的情况,多将注意力和关爱分给这些学生。面对班级中的一些恶性事件,要严格对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认真寻找“病源”所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除此之外,也要善于纾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五年级的学生的学业压力日渐增加,部分学生在繁重的作业、题海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对学习也容易产生恐惧感,教师要积极介入其中,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经常带领学生参与一些趣味性的课外活动,或者适当转变教学方式,让学习成为意见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交流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小情绪以及不可说的烦恼向教师倾诉,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心理上的引导,此做法不仅维护学生的隐私,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孩子建立了信任的桥梁,对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激励政策,强化其自我认同感
激励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性格使然,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未知领域的探索时总是畏手畏脚,这都是“不自信”导致的,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采取激励的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自信的学生会大胆的抒发自己的观点甚至产生质疑,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言论,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则更偏向于沉默,此时教师需要多给这些学生表现的机会,无论对错都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用温和的态度去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靠拢,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学生进步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甚至采用奖励机制,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斗志,而面对退步的学生,也不要批评或否定,要共同找到退步的原因,并根据这一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同时更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找到其闪光点进行鼓励,帮助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帮助学生产生自我认知,比如有的学生数学虽然不好,但是绘画、写作方面比较优秀,教师可以说:“你很有绘画天分,文笔也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下了功夫的,如果在数学学习上也下一般的功夫,老师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也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孩子在教师的肯定声中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很快调整心态投身于学习之中,学习成绩自然突飞猛进。
(三)融入德育元素,塑造优秀道德品质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更是受到特别重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层面的引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素质与道德品质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有意识的融入德育元素,让德育深入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比如加强有关“德育”方面的实践活动,或者开展以“德育”为核心的主题班会,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德育方面的电影、宣传片,并让学生写观后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上的“义工”活动,慰问孤儿院、养老院,参加进社区送温暖行动,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如雷锋纪念日、劳动节、感恩节、重阳节、母亲节、植树节中进行特定的义务活动,为学生讲述这些节日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庭、社会责任感。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国学、民间工艺制造等活动,参观历史、科技等博物馆,讲解中国历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爱国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共同合作,让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庭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端茶倒水、捶背揉肩或者洗脚,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亲情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校园建设的核心所在,和谐、积极、公平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颇深,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要倾注精力和耐心,从学生的心理、情绪、学习、生活等多方位着手,并积极的与家长形成统一战线,帮助五年级学生顺利的完成心理及年龄上的跨度,愉快、轻松的应对一切学业上的挑战,培养自信、乐观的心态和优秀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集德智体美于一体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莉欣,杜梦雅.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1):279-280.
[2]以琴. 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探析[J]. 文学教育(上),2016(04):154-155.
[3]徐元祥.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