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徐鹏
[导读]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深入
        徐鹏   
        聊城第三中学北校    252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不仅注重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深度性与广度性的拓展,也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助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一改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制性、单一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针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达到对于知识定律和问题答案的有效突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物理学科知识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于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定律及公式原理等内容的渗透,还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达到对于学生良好物理学科知识理解与迁移能力的培养目标。而探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到物理学科知识概念的验证和推理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探究实践的环节,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还能助力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推进与展开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相比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激活,弱化了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对于问题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领悟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实践探索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活力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兴趣。其次,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拓宽了物理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能够让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同,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以全过程的探究环节和局部的探究环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于知识定理归纳演绎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中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一改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性的现象和局面,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推理,有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并揭示问题,不仅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素质。综合而言,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备积极的应用价值,其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共同促进,也能够在整体教学推进与改革中实现对于高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在高中物理实际教学活动展开中要想实现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有效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目标,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根据探究性学习目标和原则,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以保证整体教学过程的有序推进。首先,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关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和自觉学习能力培育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开展物理实践探究环节,促进学生在物理学科探究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综合发展。其次,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还应秉承适度性的原则,虽然探究性学习模式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能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有效激活学生的求知潜能,让学生对于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牢靠记忆和深入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盲目的采取一刀切性的教学方式,将探究性学习模式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始终,这样不仅无法有效发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效作用和实质效果,甚至还会由于过多的融入这种学习模式,导致学生丧失参与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认为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无序死板甚至困难。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度得当的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并在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理解范畴的角度设置探究性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认知。再次,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时期性格内外因素以及个体学习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感受到鼓励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效带动学生进入到探究实践状态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因势利导的教学环节,以循序渐进的进阶式教学内容开展物理教学,确保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物理学科知识的探索和验证中来,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下提到的教学全面性和全体性目标,为高中学生良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综合实践探究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平台。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一)依据导学案组织预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实现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以及效果上的有效达成,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留白和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实现对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为后续学生良好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育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学,依据导学案组织预学,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大胆猜想与质疑。首先,在整体物理教学展开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进行层次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任务单进行预习的目标和任务的探究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科知识概念的推导、演绎和思想方法,有效发挥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实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设置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培养目标,将其清晰地标注在导学案任务单中,要求学生在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设置任务要求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进行惯性的列举,也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下自主开展探究实验,质疑“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任务单以及微课视频等进行预学,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导过程进行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和理解活动提出了疑惑和问题,教师再对于学生的质疑进行有效回答和梳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概念进行有效的认知,还能够为学生后续物理学科知识概念的探究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实践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环节,带领学生对于既定的知识和定理进行归纳演绎,不能够实现对于学生良好思维逻辑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实践性和科学性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自身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探究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部分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打点计时器作为记录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计时仪器,在高中物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对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还要在打点计时器实验过程中理解指代测量速度的原理,并对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开展的初期阶段,不应直接对于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给出和讲授,而要让学生在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和了解之上,自主运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设置和探究。此时,通过小组内成员共同对于实验过程进行创新设计,以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速度之后,绘制速度和时间的图像,学生“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进行知识的推理和演绎,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带领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物理实验和学习感受。通过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实践,以小组的形式组成学习群体,有指导、有组织的进行互相学习和研讨交流,也为促进后进生的转让与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而共同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不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具备积极的应用价值,也对于整体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教学模式上的优化与改进具备正向的促进作用,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分析,以此为契机,以良好的应用原则和应用规范,有效推动探究性学习模式同整体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对于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为方向指导,对于学生的物理学科探究热情和探究兴趣进行不断激发与调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理清物理学科逻辑顺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方法和思维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高中物理实践课堂的改进,通过借助探究性学习模式替代传统验证性学习实验的方式,有效发挥学生在物理学科探究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合作的形式组成异质小组,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与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高中学生良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探究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9期.李四旺.
[2].浅谈新课改下生源薄弱校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年33期.王浩.
[3].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30期.孙玲.
[4].探析“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年11期.单海华.
[5].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因“参与”而“精彩”.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年7期.顾惠峰.
[6].“布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年5期.张晓军.
[7].试论高中物理教育.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31期.龙家础.
[8].基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思考.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年8期.吴月芬.
[9].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构建探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年2期.况炜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