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251100
摘 要:小学数学科目学习中包含大量的文本资料,比如情境设置题目、概念定义、公式法则以及应用类题目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掌握关键信息,方便理解记忆,并做好运用工作。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培养与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理解 培养方法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不仅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公式套用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应用题的解题,学生需要理解题目含义,从而更好地找出条件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更好完成解题。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从而更好地找出条件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好方法。什么是数学阅读呢?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数学思维,都可以通过数学阅读来实现。
一、带着问题,通过阅读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体现在对知识的应用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因此老师需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数学阅读引导。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反映在对关键信息的获取方面,通过结合关键信息进行思考,也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同时及时勾勒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列出以下自学目标:
1.这道题怎样口算?
2.分小棒时是分了几次?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3.你会列竖式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口算、分小棒和竖式有什么联系?
5.你认为教材中还有哪些地方看不明白?请划上波浪线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学生依据自学目标,结合教材中的图像、数字、人物对话、解题过程,仔细阅读分析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读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难点和疑点。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究,适时给予点拨和释疑,学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交流反馈,数学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反馈机制,老师通过对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定期分享阅读心得,以及新的解题思路和习惯,并通过分组交流学习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制造数学阅读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进行《数学广角——植树的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植树的信息做成绘本,为学生提供进行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利用数学阅读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两组,然后以阅读的方式提出关于植树的题目,让对方进行回答,只要对方回答正确,就可以成功的积一分,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如,《鸡兔同笼》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鸡兔同笼制成动画视频并播放,调动学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如,在“圆的认识”知识点学习时,可以先阅读数学故事《奇妙的圆》,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在上课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车轮轴为什么装在圆心?如果车轴不装在圆心,自行车骑起来会是什么情况?让学生在塑造出的情境中想象,明白圆心到圆周距离相当,也就是半径相等,车轴安装在圆心才会平稳。当学生认识到圆的半径、直径等知识后,教师给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圆的半径,让学生猜猜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通过阅读和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又提高了数学阅读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延伸,搜集阅读资料拓展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无法把本课所涉及到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在课堂上展示探究,可以将数学阅读延伸至课外。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可以培养应用意识,更可以拓展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布置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资料,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如,三年级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对年月日的产生、闰年的形成原因以及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等问题产生疑问,有浓厚的求解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查阅《百科全书》或网上查阅有关的阅读资料来了解,甚至可准备一些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得到所需的答案,解决心中疑惑。再如,六年级学习了《圆的认识》一单元后,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历程,知道了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与儿子祖暅探究圆周率的大小的过程,还知道荷兰数学家卢道夫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圆周率”。不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进行数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思想,享受数学阅读带来的快乐,拓宽知识面,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下面是初一学生刚入学时数学质量检测的一道题目,考查的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国庆假期马上到了,小明和爸爸妈妈要做飞机去旅行.已经预定了国庆节这一天济南遥墙机场去成都的飞机票,登机时间是13时50分.
小明提前做好了以下攻略:
驾车从A市出发到济南遥墙机场的路线:第一段是从家到A市高速入口,路程是7千米,限速60千米/时;第二段从A市高速入口经京台高速转青银高速到济南绕城高速出口,全程88千米,限速120千米/时;第三段是济南绕城高速出口到遥墙飞机场,路程2千米,限速60千米/时.已知在限速60千米/时的路段实际平均速度是45千米/时,在限速120千米/时的路段实际平均速度是88千米/时.小明一家至少需要提前2小时到机场办理登机事宜,最晚可以几时从家出发?
这类题目非常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提取有用信息能力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都是平时比较注重数学阅读的,他们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知识,阅读分析的能力较强。这也充分说明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将数学文字、图形、符号语言并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中的知识点,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淑云.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 2015(02)
[2]耿保新.关注数学概念阅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 内蒙古教育. 2016(20)
[3]陈利君.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J].学园.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