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童纯飞
[导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童纯飞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临湖中心小学  334706
        摘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阅读能力和技巧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中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思考,到阅读中自己寻找知识,让阅读的源头活水,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优化教学质量。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枯燥、无效的问题,教师当好好反思,科学实施教学辅导,如此,才能转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境遇,让阅读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以下本文就来实施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兴趣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通过兴趣阅读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却将兴趣阅读作为一种课余时间的“消遣”。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兴趣阅读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铺垫,但是部分学生曲解了教师的本意。其将课余时间全部用来“兴趣阅读”,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活动,也从不按照教师的要求记录阅读笔记,单纯的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这部分学生阅读范围广阔,阅读速度较快,但是都是娱乐式的“浅阅读”。基本上不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和情感,只是沉溺于作者描述的故事中,仿佛一个人天天看电影的人却从不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兴趣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技能。学生要能够将兴趣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不懂阅读的人自然不会写作,善于写作的人自然善于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阅读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可以要求学生扩写或者缩写近期阅读的读物内容,可以要求学生改写教材中课文的结局。通过引导学生兴趣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写作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核心素养下运用兴趣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细心引导,慢慢地让孩子们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图片配合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其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语文的工具性最直观、具体的体现。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对于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具有选择性的,比如,对于一篇语文课文来说,教材中的插图是他们最喜欢的内容,而课文中的文本信息,则是他们不愿接触的内容,所以,很多情况下,教师要求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文本,他们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参与其中的,而如果想要取得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就必须要转化当前的这一教学问题。

比如,在实施阅读教学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学生阅读到一半或者是还没有开始阅读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动脑到课文中搜索答案,如在教学指导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一课时,通过浏览教材,可以知晓本文的插图中虽然有几幅关于传统节日的图片:春节和端午,但是并没有其他节日的图片,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补全其他传统节日的图片,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等,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节日中,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吗?”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在学生所需要接触的课文中寻找到答案,而图片配合问题的方式,显然是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他们自己一边阅读,一边标记答案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三、创设生活情境,活化阅读课堂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一般都是紧紧贴合人们生活实际的,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启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将阅读教学与生活情境进行结合,创设出多元、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活”起来。比如,在教学指导《荷叶圆圆》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手工艺品,如泥塑的小池塘、荷叶、鱼儿和池塘旁边的人家等,展示出一派大自然优美田园风光的景色,让小学生体会到行走在乡村池塘旁边小路上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追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课文中的美丽池塘景色?”学生们异口同声到,“想”,教师再导入,“那就随我一起来朗读课文吧!”的教学语言,就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一些,学生的阅读兴趣越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质量越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样的教学导入方法,也是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种响应。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末尾,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一下荷叶圆圆的形状,以及荷叶上呈现放射直线的条条纹路。还可以在荷叶上绘制点点滴滴的露水,折叠出活灵活现的小青蛙,等等。这些都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深化和拓展,它的作用虽然在部分教师看来是徒劳的,但却是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发散思维,提升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此提起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寻找相应的教学实施对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养成阅读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为了杜绝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徒做无用功的问题,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入手,就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论述,文中所提教学方法尚有不足,但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秀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0.
[2]龙珍姑.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94.
[3]吴家才.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C]..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459-4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