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苏家升
[导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当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苏家升
        广西省钦州市第三中学  535000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当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强化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为基准,对整体的教学计划进行创新。基于此,以下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引言
        物理是高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从教者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于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现代高中物理学科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机理,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当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主动了解的兴趣之后,那么其整体的学习效率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中阶段,多数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自身的独立意识以及自主意识开始形成。在此期间,倘若教师硬性的对其进行指导,强迫学生开始学习活动,那么很多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抗拒心理,甚至会与教师产生一定的矛盾以及冲突。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创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小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研究,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其意识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注意培养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常识,这种常识体现在物理学习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学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上的疑问,那就学生就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兴趣。因为往往只有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知识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将物理的教学与实际发生的物理现象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及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掌握。比如可以向学生进行举例,开车上坡的受力情况、下坡的受力情况,而这个车的受力情况就是进行“力学”的分析的整个过程。在学习“电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家中的电线正负极运行情况以及线路问题。

当学习“磁场”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磁铁的魅力,磁场线虽然是不复存在的,却可以利用铁的碎屑,而近似成为磁场线的存在,这样奇妙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更加强烈,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物理的应用效果,所以给予学生联系生活现象的教学过程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提高核心素养。
三、以问题为指导创设学习环境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锻炼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最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蹦床的小视频,通过这一小视频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形变、弹力等基础概念。然后教师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蹦床发生形变之后就可以产生弹力呢?”、“形变与弹力之间的相对关系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会探究,形变会使物体弯曲和扭曲,物体为了抵抗这一扭曲的现象就会出现反弹,从而产生弹力。然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蹦床是由于压缩所产生的弹力,其弹力的方向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学生通过探究可知蹦床的弹力方向向上,所以人才可以弹起来。而在日常生活中海绵、面包等都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从一个事物的变化中发现本质原因,然后由点带面,了解某一现象的普遍规律,总结出科学的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核心素养。
四、系统整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物理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条理化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对单个物理知识点的学习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一遇到综合考查,比如期中或期末的试题检测,则出现很多问题,所得分数甚低。深入思考其原因,其实主要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系统化整理不够,没有将知识归类整理,也没有建立起物理知识的大树。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并利用这些关联知识,学习物理建模,通过建构模型,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符合他们学力的个性化的作业布置.在讲解中,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要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他们通过翻阅、复习、借鉴等方法,获得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同时也应该创新教学的整体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知识研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对校本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开发渗透,以此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玲.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教学),2020(04):71-72.
[2]徐之财.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与培养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73.
[3]苗婷.探讨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J].新课程(下),2018(09):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