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 252600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点,并掌握地理知识规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种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思维导图 教学模式 认知结构 建构策略
1 引言
思维导图教学法给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巩固地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感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并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法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做到有针对性的课后反思与巩固。高中地理课是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进而发现地理知识规律。思维导图提供了一种学习工具,可以供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点、建构地理知识网络。高中地理教材往往是分模块、分主题进行的,且每一章的课时是有联系的。如果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之后,能够建构地理知识框架,那么就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且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梳理工具,学生通过把一个具体知识点作为学习的中心,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进而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地理学习的窍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仔细思考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情况
高中生不仅要在校学习基本的知识,还要在学习课堂知识后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而高中生的复习与预习效率低的问题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而不是选择逃避。学生学习不知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思想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目前,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学生学习指导工作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技巧,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学生的学习收获较小。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技巧,但是学生需要借助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梳理已学知识。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梳理地理知识点的工具,且学生在解答地理题目时没有解题思路。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具备有效提炼地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然而学生在解题时,不能快速地建立解题思路,进而浪费了时间。传统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学习反思,甚至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知识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梳理学习思路,特别是把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快速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3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提高高中地理学习效率,就必须鼓励学生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而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提供一种工具,教师应该设计不同难度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让高中生自由选择题目,并在地理学习中有所收获。
(1)结合思维导图建立地理导学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点,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并注重提高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设计的预习课要符合高中生学习的需要,给予高中生充分的地理引导和帮助。比如在高中地理《比例尺的大小、选择与缩放》的知识点梳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巩固学习该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绘制与神比例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导学案建构过程中,也认识了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与图幅的选择、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等知识的知识误区,并在实际的习题训练中查缺补漏,了解了基本的答题步骤。同时,学生还总结了相关的应用分析题型,从而在遇到类似习题时,用正确的解题思路面对实际问题,快速找到相关题目的突破口。比如在“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相关的题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分析该题目类型的解题思路,并深入理解“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短,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和“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两种情况下比例尺、图幅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某一选择题目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与以上两种情况的匹配程度,进而快速得到实际答案。同时,该解题思路的整理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解题经验,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思维导图巩固记忆章节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教师应该让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并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系统化认知能力。同一章节的知识点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讲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完成课下的复习任务,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巩固记忆章节知识的好习惯。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思考章节地理知识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在借助具有图画、文字、图线等色彩鲜明、层次清晰的思维导图工具建构章节知识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会发现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得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和系统化认识增强。
比如在高中地理常见等值线判读的章节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挖掘提供各章节提炼的关键词。学生在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判读内容”、“判读技巧”、“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等值线判读的原则,会提高对地理知识相关知识的认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复习不同章节的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规律,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系统化知识。
(3)创设思维导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是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看待时政分析问题,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有所加强。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创设地理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肯定的学习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下,要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关注,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教师应该立足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并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就应该明确思维导图教学情情景的创设目标,具体可以从学法指导、知识梳理、总结升华三个方面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比如在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的教学情景创设时,教师可以主要围绕学法指导、知识梳理、总结升华三个方面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方案。在学法指导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气温的类别及含义、气温的特点、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在总结升华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学习误区,并让学生加强对影响气温的两大重点因素“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和“海洋、冷空气、地形”影响两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通过明确该课的教学情景创设重点,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抓手,开展具体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结合思维导图地理读图训练,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地理读图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的感知能力。高中生在学习读图题目时,多数高中生过于依赖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读图中的图中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高中生掌握的图像信息与地理理论知识较少,就无法顺利参与读图训练活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独特图能力,结合现有教学工具,找到高中生学习效率提高的策略,激发高中生的地理求知欲。部分高中生在读图环节根本不能顺利完成读图训练,特别是部分高中生在观察图像中有效信息时存在困难。教师应该注重高中生基本读图知识的教学引导,并帮助高中生加深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加强读图训练的重复教学,让高中生反复参与类似的读图训练,理解地理知识。部分高中生虽然能够准确的看出图中山脉、河流等信息,却不能够完全借助快速根据山脉、河流的位置消息判断出山脉、河流的位置和名字。比如在高中地理“世界海底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带图像的地理题目,进而让学生理解大洋中脊等位置的海底地形、矿产资源、发展产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地理题目常考的内容,来记忆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挖掘现有的地理读图角度、思路,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地理读图训练过程中去。学生在读图交流时,会自主地挖掘地理图像中的潜在地理信息,并与教师一起总结常见的地理题目内容与图像的联系。比如在人口知识体系一类的地理读图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图像中人口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结构变化等内容,进而逐步总结地理题目答案。学生可以在课下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巩固所学人口知识体系,建立地理读图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一个思维导图读图训练题目,就能够逐步掌握同一类读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学生在反复解决同类地理读图题目时,就会体会到地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并提高自身的读图能力。
(5)结合思维导图设计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设计课后作业,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比如在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课后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围绕农业地域来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农业地域主要包括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分类依据。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比如在季风水田农业的地理题目设计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题目了解该农业区域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区位条件、主要特点等内容,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时,会分析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而掌握如何快速回答地理综合型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地理题目与地理教材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挖掘现有的地理题目解决角度、思路,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地理解题训练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交流时,会自主地挖掘地理知识中的潜在地理信息,并与教师一起总结常见的地理题目内容与教材、生活常识的联系。
4 结语
思维导图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地理知识的自主探究,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玉华. 浅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1):139-139.
[2]张俊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164.
[3]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吴伟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72-173.
[5]乃新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64-65.
[6]霍苗.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