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国
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桂花九年制学校 136417
摘要: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总和,而人们所谈的文化也是精神财富的积累,传统文化指的是历史精神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融合了儒家的优秀精髓以及各项精神财富。文化在古代是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重要观点。在新时期,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应继承这些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在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结合教学实际,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受传统环境的影响,周边的环境中大多数人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相对重要。但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学生早早地开始接触初中文化课程,学业压力过重,让孩子无法获得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传统文化,因此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相对缺失,传统文化学习观念相对不足,学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去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仍然有许多年纪较大的或者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老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相对不重视。但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的谆谆教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无法实现系统性学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于传统教育不重视,潜移默化地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解读传统文化内涵
新课改之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这为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做足了铺垫。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许多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都被放置于重点学习的位置,初中生在正常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受到这些经典篇章的熏陶,从而对传统文学之美有所感悟。因此,为了更加具体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与文言文等课文,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悟古代语言的精妙,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在课文的第三个段落中,作者用“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勾勒出阴雨天气中在岳阳楼向外眺望时能看到的景象,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很难想象出具体的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将符合本段描写的视频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对应课文原文的描写在视频中寻找作者提及的要素。
(二)、结合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少数民族以及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本地少数民族的方式展开安塞腰鼓两千多年历史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所学内容相结合,将课堂中所学内容与课外调查活动所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
(三)、拓展网络资源,补充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被广泛地挖掘出来,“古风”“汉服”“国潮”已经逐渐从小众文化发展为大众爱好,由此也衍生出了许多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使用的课外资源也更加丰富。例如,语文教师在规划教学安排时,可以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设定一个15分钟左右的固定环节,向学生展示在网络上搜集的、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在介绍“传统的民族服饰”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华服日”(“华服”为“汉服”的别称),这是一个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新兴节日。在教师的详细介绍与多媒体资源的展示下,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新兴节日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四)、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感受传统文化
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除了理论性的知识之外,适当的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因此,需要组织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周围的敬老院,孤儿院的做义工,以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做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自然为后人谋福利,在适当的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通过这些亲身体会,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实践,让学生在逐渐成长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国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教师也应当正确认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有效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3.
[2]岳滢.渗透传统文化,开展语文学习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23.
[3]张玉翠.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传统篇目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83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