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晶
[导读]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张晶
        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350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生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时就注重加强说话训练,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熟练母语交际。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策
引言
        为强化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潮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任课教师应当为学生开辟全新的表达能力培养路径,使学生学会能够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语言技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升学的压力,一直秉承着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在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而对于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则相对忽视。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的意识也相对淡薄,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表达能力培养效率不高,未能掌握有效方法
        由于小学学生群体与其他人和事的接触面较为狭窄,没有足够的表达经验储备,为拓展学生的经验范围,任课教师不得不占用大量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语言运用技巧训练,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占用的学习时间较少,能够用于表达能力训练的课堂时间严重不足,任课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思维表述的严谨性,较短的培养时间难以保证基础性技巧学习的完成。由于学业负担较重,小学学生群体基本没有空闲时间在课下进行有益于表达能力提升的必要练习,只能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能够提高中考成绩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新型的教学理念纷纷被提出,给予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重要的指导。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与贯彻新型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彻底打破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再将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教师还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实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并在有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今后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一项主要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小学生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好,跟他们的词汇贫乏,缺少语言积累有很大的关系。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多读多背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如成语、俗语、歇后语、古诗、谚语、名言警句,还有一些名篇佳句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还可以从摘录优美语句、交流阅读心得等方面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为了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积累成果,如可以在课外举办故事会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故事讲出来,可以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个人积累的成果。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体会到积累的乐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乐于积累的好习惯,为日后的“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打好基础。
        (三)传授表达方法
        表达技巧的传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加以体现,教师应该为学生适当地普及相应的表达技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为了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教师还应该重视语言表达方法的传授,以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对相关素材的收集,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学生的语言水平与知识储备量,保障交流讨论的可行性。
        (四)注重多元化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语言
        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种综合的素质能力,其形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口语交际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多元化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进行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合作讨论,使学生能够在畅所欲言中实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口语交际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人际交往、良好沟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表达氛围的营造、多元化教学的实施以及语言交际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9(35):27.
[2]王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87.
[3]王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科普童话,2019(3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