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杨学良
[导读]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均较为重视,
        杨学良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实验中学  418100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均较为重视,同时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生自身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并且乐于积极主动地对该学科进行探究和学习,同时不断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促使生物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切实地提升。由此,要求教师能够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生物课程的乐趣,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引言
        生物课程是初中阶段的必学课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够为他们在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因此,生物教师应当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帮助学生培养生物学习兴趣。
(一)对学生初中生物学习兴趣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培养,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也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并且从实际上来看,对于生物科目学习兴趣的提升,还能够体现于学生对于动植物的兴趣提升,由此,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以及方式均能够得到无限制的拓展,且更加有利于学生日后从事有关医疗、教育以及科研等行业的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并且,对学生对于生物科目学习的兴趣进行培养,还能够针对学生的专注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作用,可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1.2增进师生关系
        初中生物教师是生物知识的传授人员,学生则是接受人员,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将会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充满兴趣之时,其学习效率将会比较高,教师的授课也会非常顺利,此时教师更愿意主动去夸奖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也会更加美好,学习生物的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比较融洽,而且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出保障。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2.1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形式的中小学生物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弊端就是总是让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忽视生物学的兴趣,导致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学习乏味,不愿进行生物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只有不断为他们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才愿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受到提问的激励,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充满动力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我们通常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或社会关注热点创设问题情境。1、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节内容时,先请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在其他洲施用的农药DDT,怎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呢?通过讨论,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产生了一些初步认识,虽然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共同形成了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他很多生态系统。2、利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思考。例如在学习病毒知识的时候,请学生思考:2020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什么如此难控制,如何控制?病毒结构怎样?通过平常的宣传了解了一些防疫措施,讨论交流后更加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为学生创造设计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对其知识点的理解。

因此,教师必须利用问题情境组织生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发展智力,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
        2.2开展课外实践,加强情感交流
        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生物学科这种“副科”的学习上是凭借兴趣为动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把握这个关键点。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就在生活环境中,校园内的花坛边、草地上,都可以作为实践活动的地点,让学生观察植物、观察小动物等等,在观察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肯定学生,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自信,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前,我带领部分学生去野外采集这些植物标本,供上课用,在采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又增强了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更加愿意听教师讲课,让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科。
        2.3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展示,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让生物教学变的更加生动,课堂容量扩大,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书中死板的知识活动起来,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其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教师想要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种子萌发的具体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但是,一颗种子的萌发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需要一天甚至是几天才能完成,学生不可能一直盯着看,如果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那么就有可能错过种子萌发的关键阶段。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视频快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教学效果也更好。
        2.4巧学妙记增加趣味
        初中学生对知识点记忆还停留在小学死记硬背的束缚中,我在教学中反对死记硬背,我常教学生一些巧妙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等,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记忆,抛砖引玉,学生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记忆更多的知识。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时,只要记三个字“核、质、膜”,我们部分学生读过《再别康桥》,知道徐志摩,这里是“核质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很多学生不会写“睾丸”的“睾”字,我告诉学生睾丸和前列腺产生的精子和分泌的黏液是精液不是血液,所以“睾”上面不是“血”,有睾丸是幸福不是辛苦。
        2.5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增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努力提高说话艺术,风趣幽默,学生上课就不会睡觉,听课效率就高,要达到学生很想上生物课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的课程体系之中,生物课程占据重要地位,促使生物课程教学得到强化,能够实现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从实际来看,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还能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于东旭.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0):147-148.
[2]刘志民.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164.
[3]张永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8(08):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