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娟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八小学750004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开始跳脱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沿着更加开放、多元、有益、智慧的发展路径实施探索。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结合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实施优势展开探索,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创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推进应该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同时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中开阔眼界、提升自己,获得社会所需的各项能力。”从根本上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程中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实现对小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展开了一场以“信息技术”为革命的现代教育变革。借助于翻转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小学语文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
(1)深化课程理解
小学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生,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思维认知发育不成熟,因此对于阅读课程的理解大多来源于教师的传输。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深化。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的网络教育素材实现了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阅读教育之中。同时,教师也能够凭借多媒体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视频和音频文字,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他们汲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养分。
(2)提高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阅读思考。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力。在提升语文阅读教育水平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呈现更加个性化、形式也更加新颖,能够使小学生的想象力获得更加全面的深化。让学生能够在视频、图片的指引下,融入创新思维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获得全面拓展。
(3)加强资源整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探索。要想实现较高的成效,教师要在传统教学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资源融合。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阅读教育模式的信息承载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知识面积,提升阅读资源的全面优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受教师观念和教学资源的约束,主要表现在理念和方式上。纵观当前阅读教育资源推进情况,很多信息化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在阅读教学课件的录制上,教师没有和学生产生全面的互动,其本质上仍然建立为单方面的知识传输,在课程推进上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2)信息教育技术亟待开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融洽的教学情境。在信息教育技术的研发上,教师也需要优化信息技术发展路径,通过动态的媒介传输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对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拓展信息教育资源,延伸阅读教学路径
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既有优质的教育素材,也有空泛的无用信息。作为一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学会运用优质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宽阅读教育的延伸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更加优质的资源信息,提高他们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科学的网络资源引导,使阅读教育具备更加鲜明的呈现。
首先,教师要通过制作课件、电子报刊、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形式,围绕阅读课程中的各项实施重点,图片、视频、网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体会到别样的阅读感受。
例如,在《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尝试融入多项信息技术资源,以Flash动画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之字行”铁路的建设难度,从中了解当时的铁路建设环境,及铁路建设时面临的地理位置、山势地形和气候特点,使他们对阅读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当学生了解到这些环境的背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思考。实现对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拓宽阅读教学资源,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设置网络教学平台,创新师生互动模式
在语文教材中,教师要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在阅读教学的推进上,开展专题教学模式,设置不同的专题网络,让网络教学成为阅读教育的强大助力,积累更加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翻转教学、微课等方法,设立“解惑答疑小平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和教师形成网络互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发布到网络互动平台上,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回答。同时,教师还要开放一些优质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起来,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方式,来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在阅读教育中形成强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受到教师、家长、社会的思想熏陶,主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探索对自已有种的知识和信息。
(3)加强阅读教育反馈,构建快乐阅读课堂
为了能够充分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优势,通过发布调查问卷、推广“有益于小学生阅读的100本书”等形式,迅速反馈和收集学生的阅读成果。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阅读分享中来。由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记录阅读笔记、完成阅读在线测试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真实的表现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对阅读知识的航我情况。同时,教师要获得学校管理者、计算机专业教师等其他师资力量的辅助,积极开发新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以恰当的教学方式改线阅读教育的形式和策略。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推进阅读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教学情境、创新力度等等,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拓宽阅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相互融合,全面优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运用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能力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7(05):21-22.?
[2]康双珍.构建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05):11-12.?
[3]金桂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新模式尝试[J].中国校外教学,2017(09):112.?
[4]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7(5).
作者简介:郭玉娟,女,回,本科,宁夏永宁人,工作单位: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八小学,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