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唐 瑜
[导读] 目前,小学生作文表现出一个通病:或内容雷同,千篇一律;或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东拉西扯,没有主心骨。
        唐 瑜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目前,小学生作文表现出一个通病:或内容雷同,千篇一律;或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东拉西扯,没有主心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厌恶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这种局面不改变,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就难以见效。而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精心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则是扭转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
  (一)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热情。“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谈不上信息的加工和输出,因此,单靠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是不够的,这中间还必须插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学生的生活充实了,作文才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开展一次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节日庆祝、效外野炊、扫墓、集体劳动等,事前明确告诉学生:这次活动后要写作文,还要进行评比。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会自觉留意周围的事物。学生们参加了同一活动、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同学间作文对比性强,作文时既不能瞎编乱造,又不甘落后,所以很容易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二)从作文讲评中激发学生作文热情。评价作文写得好与否,总的原则就是“放宽政策,鼓励冒尖”,着眼于思想内容和进步提高,不应死扣字、词、句的得失。如果把作文分压得很低,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作文的热情,应适当地给予高分鼓励。
讲评中多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讲作文,找出本班学生作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好”、“中”、“差”三类,让三类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读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敢于暴露缺点。然后让其他学生来评讲,毫无保留地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再适时适度给予讲评。以使学生明白: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唐代大诗人贾岛便是我们的楷模。在这样的讲评活动中,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作文糟糕而气馁,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作文优秀而骄傲,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追求,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学生的作文热情就会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读作文,评作文,学生们定会从中受到启迪。同时,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粘贴在作文园地中,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优秀作品到各种刊物投稿,学生尝到了写作带来的乐趣,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
   (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写作热情。教师可把自己所教的每一届学生的优秀作文收集起来,每写一篇作文前可把往届学生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让他们从题材、文彩、立意等方面去体验,去感受,学生们总是有新的收获,有利于打开思路,感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搂”,从而激发他们“奋起直追”,永不满足的愿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们交换修改作文,互下评语,相互交流,以让他们知已知彼,取长补短,有对比观念,有竞争意识。并让学生找准竞争伙伴,进行“一比一”的竞争,从作文得分,教师评语方面去比一比,找出差距,明确竞争方向。有条件的还可从别的班级引进一些优秀作文,让他们在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竞争,这样以来,有的学生便会把自己的竞争伙伴找到了别的班级,甚至上一个年级。教师可趁机因势利导,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子充分肯定,使之成为他们作文史上难忘的新起点。而对一贯作文好,而又骄傲自满的学生,除毫不留情地扣分外,要给予严肃的批评,使其吸取深刻教训,明白作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样,全班学生写作激情就会提高,作文就更加认真、刻苦、作文能力就会在不断的努力中得到显著提高。
   二、教授写作方法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一)教会学生审题。根据文题词语、结构和主题思想,把审题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审题,使学生弄清这篇作文应写什么,受哪些条件限制,重点在哪里,应注意什么问题。选材时,教会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去捕捉素材,尽量防止千篇一律。
(二)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善于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用眼睛看事物,用耳朵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触摸质地,用嘴尝味道,用心想道理,用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例如,引导学生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一片落叶感受到奉献,一朵梅花看到坚强,一丝微笑触动心灵……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影视、流行音乐、网络等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不让它们“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如,从《地震中的父与子》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从乡土文化到异国风情……一一幅幅画面,一幕幕情景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
(三)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线索。一般可采用口述、板书、列提纲等方法向学生提供思路。有时也可备几种思路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共同商讨,选择最佳思路进行写作。
   (四)引导学生多渠道积累好词佳句。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丰富了,表达才可能准确、生动。要求学生把课堂听到的、课本中学到的好词、好句积累在读书笔记上,并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从作文选、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体中积累好词好句。并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要求学生默写几个好词,几个好句,学生记得多了,写作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运用而自如,做到“有话可说”。
   (五)教会学生写开头和结尾。多数学生写作的开头都习惯于模式化的“开门见山”、“倒叙式”,结尾是 “哪里黑哪里歇”,没有一个完整的考虑,也不推敲,所以显得死搬硬套,看了让人烦味。就此,应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比如写人的开头有“外貌开篇式”、“背景开篇式”、“巧设悬念式”、“典型语言开篇式”、“矛盾式”等等,结尾有“总结式”、“赞扬式”、“重现式”、“联想式”、“点题式”等等。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开头、结尾。懂得了这些,学生们写作时也犹如“鱼儿得水”,豁然开朗,同时也开始考究文章的开关与结尾了。
        (六)正确运用范文。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可适当分析一两篇优秀作文,在具体叙述部分重点讲解,讲写作的技巧,材料的选取,语言的驾驭,使学生明白怎祥才能把作文写得或平实晓畅、耐人寻味,或细腻幽默、活灵活现,或情节跌宕、动人心弦……
(七)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讲。这种教学程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它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最后的讲评往往是“事过境迁”,学生的心理已经松驰,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紧扣单元训练重点来命题,试写——口头表述、及时评讲——人人动脑动口、评优改错——修改誊写。这样的教学程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作文质量的提高。
三、灵活作文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文时,可采用“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小组点评—师生交流—佳作展示”等方式有机结合。如果是教师批改的作文,评价语要倾注人文关爱,多以“肯定、欣赏、交流、商量”的语气进行点评,评语后面可留一空白,成为师生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就是让学生在空白处发表自己看到评语后的心得体会,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这样一来,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组段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选材、结构、立意方面的能力。
        总之,只要学生有了写作激情,明白了写作方法,作文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