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广西苍梧中学,广西梧州 543004
摘要: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只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这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模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并培育自身智慧,呵护自身生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关键词:语文,情感,课堂
一、修养情感,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堂马上投入作为教师的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而且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增加凝聚力,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担当角色。这种“有我之境”可使学生在角色意识下,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从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老师为主导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
1.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读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准确,即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生动,即要读出课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
2.点化——融化情感。课文中语言的“情”“义”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通过充满激情的点化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愫、情思和情怀
3.设境——引发情感。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移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地、设身处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1)展现生活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可以沟通教材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豁达”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2)图画再现情境。文与画相通,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一图穷千言”。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指点和启发,由图入情,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教学中,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能实现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的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雨霖铃》时,先用语言描述情境,然后我选用“送别”主题的磁带,民乐伴奏,昆曲声腔。在悠扬悦耳的箫、笛声中,学生眼看课文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用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蕴涵的深情表达出来了。”因为这些特殊的情境,形成了情感辐射力,叩击了学生的心灵。
(4)用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情境。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文中多次的环境描写,我用剪辑得的短视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当时故事发生的环境,从而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再来讨论归纳,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生成的东西,放到一般文本中的环境描写,探究其作用,就会记起这堂课的内容。
(5)角色体会情境。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即兴角色表演——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完成课文情感的全方位把握。
三、把准契机,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主导。当学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的加剧,最终将“情满而溢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1、诵读。诵读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实现情感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是祖国语言文字的有声的艺术而不是静寂的字符,诵读,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显示了语文课的生命活力。诵读需要教者做好示范。一般的老师做不到这点,往往只拿录音代替自己示范。其实,最好还是老师在讲台上真人示范。读时,文与心融为一体,不可言传的情感则在诵读中溢满心田。
2、传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表达欲望,开发潜在的主动基因,健全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
另外,体态传情——用体态语言流露学生的情感,也是让学生表情达意的有效方式。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等,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以产生共鸣。
四、读写同步,练习为主线。“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应是其生活、语言、情感积累的自然表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抒发、升华情感。
如何把语文教学中“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缺陷改变为“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的情景呢?激情——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的碰撞,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
参考文献:
[1]陆桂银.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思维情感激发与创新意识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