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马蓓蓓
[导读]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处于吸收知识的重要阶段

        马蓓蓓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处于吸收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传输还是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都极为有效,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行为为学生展示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渗透;融合
        1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从古至今,德育教育便一直贯彻在我国教育当中,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之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就是因为古代人们对于礼仪以及道德非常的重视。小学语文并非只是一门简单传授语文知识的学科,其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带领小学生由浅入深的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通过德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成熟,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问题。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明确日常生活当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有效辨别成长过程当中遭遇的诱惑和陷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鉴于此,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进行深入探索就势在必行。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2.1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所使用的教材就是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具有的个性特征和能力范围编写的教材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个性特征,这样会更加有利十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十教学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内容题材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除了教学的文章,教材中还有自主阅读的部分也是非常精彩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自主阅读部分进行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感情,加上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使得学生在文章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2.2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的,德育教育一般被分为低、中、高这几个阶段。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看升国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明白国旗代表着国家,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则是对国家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而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和理性教育激发出来,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等这样的课文,能够很好地体现了祖国的美丽景色与富饶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像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除了能在小学生所学教材里渗透德育教育外,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参加一些课外读物或者户外扩展活动等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习作讲评、新闻时事等,让小学生对法律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3小学语文德育的丰富方式
        2.3.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最基础之处便是在于对学生进行相关字词教学展开。

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展开的基础,其中的字、形、音、义都是学生们要掌握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将字词认识与句子学习相结合,即让学生在句子学习中进行字词认识,而在将德育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德育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展开,即将字、词、句子相结合,利用遣词造句的教学方式,渗透入相关的德育思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相关字词掌握,帮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同时起到一定的德育教学渗透作用。例如在进行“爱”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母爱”,“仁爱”来进行组词,并通过一定的例句进行教学展开,如“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做人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等等,亦或者在进行“信”字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用”,“诚信”等词语来进行组词展开,通过“做人要讲信用”,“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等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德育教学渗透,从而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德育教学作用。
        2.3.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在当下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内容华而不实。内容过于空洞缺少实质性的情感内涵。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务必要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德育思想的教育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言简意赅,具有丰富的真情实感,又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水平。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第一,老师需要运用整体引入的方式,指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之后再对文章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对于父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老师需要给学生安排小练笔作业,使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说一说:“父亲已经整整挖了36个小时之后,儿子依然生死未明,假如在这个时候他们能够通话,父亲会跟儿子说什么呢?”一部分学生写道:“儿子,坚持住不要放弃,爸爸肯定会救你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写道:“儿子,你现在怎么样了,还可以坚持住吗?爸爸肯定会来救你的。”这样一来,老师经过指导学生去完成小练笔作业,培育和提升了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并且还使学生对于父子感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3.3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
        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语文阅读、写作、朗诵等多方面内容,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就可以显著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如果想要培育小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将若干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也是必要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展开语文主题阅读活动,按照某个关键词搜集若干语文阅读素材,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素材,慢慢地形成某方面的思想品质,这就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比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从该篇课文内容来看,主要讲述毛主席在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后,依然忍痛为国家考虑,表达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也表达毛主席无私奉献、胸怀宽广的高尚品德。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该篇课文情感相似的短文,如《八女投江》、《丰碑》等故事,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感,或者可以下载讲述红色故事的音视频,这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课堂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些故事和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这就会让学生自主地对比故事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无私奉献、不怕艰苦的高尚品德,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最后,教师让小学生围绕该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既可以从课文中取材,也可以从课堂中阅览和倾听的其他故事中取材,这就可以让学生使用文字形式将内心的情感表述出来,加深学生对该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3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立德树人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积极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改进和创新德育渗透方法,从多种途径实施德育渗透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参考文献
        [1]马小兰.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0(01):59+62.
        [2]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