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巧君
武冈市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培养幼儿能力,影响幼儿未来发展,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幼儿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其思维能力的关键。那么,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语言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语言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幼儿园教师比较侧重的方向,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将以幼儿语言教育为中心,从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来阐述如何更好的提高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的意义 语言能力的培养
前言: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产生经验,交流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工具,人们在劳动、工作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幼儿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幼儿学会语言可以运用语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正确地掌握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同时还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因为只有开朗的幼儿才乐说,敢说,善说,水平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自由表达
1.创设主题情境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幼儿置身于主题情境中,产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幼儿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更乐意参与互动。于是,我们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去实施,在布置室内墙面时添加与主题相关的场景,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中,我和幼儿一起在活动室布置主题墙《我眼中的春天》,提供蜡笔、橡皮泥、棉签、彩纸和各种豆子、果壳等材料。让幼儿用多种形式表现春天,当作品完成呈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绍:“这是我画的春天,看,春天有彩色美丽的花朵,绿色的草地。”“这是我用粘土做的春天采蜜的蜜蜂。”“这是我的豆子画,”……在自由、愉快的描述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在家园共育环节中,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去春游,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的美,然后与幼儿和谐交流,这样的情境创设真正地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
(二)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了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世界》中,我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风爷爷:“请你们去找一找风在哪里,再仔细看一看风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风吹到了大树上,把树枝吹得摇摇摆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风吹到了红旗上,红旗被吹得飘起来了。”“风吹到了我家的风铃,风铃叮叮当当地唱歌。”“风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顺着幼儿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风除了能吹动物体,还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幼儿争着说:“妈妈给我洗头发,湿湿的头发被风吹一吹就变干了。”“有了风,风筝才能飞得高。”“天热时,有风吹来会感到全身凉快。”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想出了风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识经验,思维更加敏捷,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三)丰富个别化语言学习情境
在个别化语言学习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各种用来讲述的图片、有趣的图书、自制小图书等材料,还可布置一些具体的实物场景。如立体的小山、小树林、小池塘、草地等场景,使语言区呈现出立体效果的景观图,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这些情境创设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很多平时不愿主动表达的幼儿主动喜欢表达,如:一向沉默寡言的紫菱拿了一张小鸟图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张青蛙图片摆在山脚下,轻轻地说:“有一只青蛙觉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来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鸟看见了……”旁边的雨轩听到后说:“不对,小鸟应该在天空中或树上。”紫菱反驳道:“小鸟会飞,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那小青蛙走了那么多路会累死的。”“我这是在编故事呀。”其他幼儿听了他们的对话,觉得很有趣,开始议论起来:“对,只要故事好听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动物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地方会死的。”“青蛙可以在地上生活的。”大家听了觉得有道理,紫菱和几名幼儿又将图片重新摆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节:小鸡坐在小鸟的背上在天空中飞,小松鼠骑着小鱼在水里游,几只蚂蚁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们看着自己的杰作高兴地拍着手,紫菱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愉快地讲述、交流,感受着学习的快乐,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言语练习,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捕捉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幼儿自主表达
(一)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
幼儿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教师若施加外部压力强制幼儿表达,会给幼儿带来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我利用幼儿来园、自由活动、午餐结束后等时间,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如暑假妈妈带你去哪里旅游?看到了什么风景,吃到了什么美食等?这些话题都源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能够轻松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逐步做到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二)关注周边生活情境
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把语言活动的场所迁移到户外、田野里、社区中,让幼儿通过听、摸、看、尝、闻等方式获得感性经验,并要求幼儿用适当的语言主动表达。如前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后,我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让幼儿用手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花飘落的样子,引导幼儿欣赏雪景,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这白茫茫的雪像什么?”幼儿说:“像天上的白云。”“像甜甜的棉花糖。”“像烧菜的盐。”“像面粉。”幼儿越说越兴奋,有的还边说边用动作做着雪花飘落的样子。可见,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对语言的认知和表达。
三、借助有趣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相互交流
(一)在角色游戏中自然交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愉快地与同伴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游戏的过程,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有一次,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对来做客的幼儿态度不好,“客人”进门后,“妈妈”没有让“客人”坐下,而是说:“你就在这儿站着,别乱动。”“客人”马上大声提出抗议:“没有像你这样的妈妈,待人要有礼貌。”“我知道,因为你进来没有跟我说妈妈好。”“那我现在说可以吗?”扮演“妈妈”的幼儿很得意:“除非你说我是个好妈妈。”“好的,那你一定要和我玩,你是个好妈妈。”就这样,两人开心地玩了起来。整个过程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幼儿通过争辩、沟通,解决了矛盾,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二)在表演游戏中乐于表达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较强的游戏,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以借助语言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设立表演角,为幼儿编排了“小红帽”“龟兔赛跑”“小鸡过河”“动物运动会”等表演游戏,并投放大量的动物头饰、大幅的背景图、各种道具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在表演中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情感,无拘无束地与同伴交流;二是设计桌面表演游戏,如“我们是朋友”“小乌鸦爱妈妈”“小厨师”“班级音乐会”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表演故事,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互动表演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发展。
总之,在当今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时代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是多样的。“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只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融洽、愉悦的氛围中快乐、自主地表达表现。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