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高效衔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穆建瑞
[导读] 物理是自然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的、
        穆建瑞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教研室 山西省 晋中市 031100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的、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现象,让学生对这些自然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所以,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强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减少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陌生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需要有意识的加强小学科学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联系,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本文首先把初中物理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进行有效对比,找出这两种课程的异同;其次以二者的异同为基础,为促进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衔接,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学科学;高效衔接
        引言:小学科学的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为主,为初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对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培养、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二者的有效衔接,需要对小学科学教材、初中物理教材、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比较与研究。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一)课程教育理念的对比分析
课程教育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该门课程的核心,无论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教学目标的设立,都在围绕课程教育理念进行,因此,把二者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根本上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从而促进它们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今中小学教育理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只注重传授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实用性。其次,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探究机会,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最后,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需要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改善师生关系,确保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初中物理教育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关键点: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二,加强物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用于实践,第三,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第四,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注重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第五,完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方式,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依次为依据,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善教师教学方法,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了化学与生物学知识,其中与物理相关的章节有:材料、温度、磁场、声、光、电、力等,所以,小学科学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比较全面,并且这些内容初中物理还会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较大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对小学科学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其专业化与学科化,更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所以,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与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是不同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在小学阶段,学生只需要从表面上认识一些物理现象,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而这些想象为什么会存在,包含着怎样的物理原理,这些都不需要小学生掌握,他们对于物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初步具备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物理学科素养,但是在初中阶段,感性认识需要逐渐加深,过渡到理性认识,学生需要通过探究现象,而认识到这些现象的本质,促进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能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较为完整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学前引导,做好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与概念的认识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正式学习某个物理原理或概念时,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开展学前指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前引导可以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基本处于一致的学习状态,这对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很大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从整体上帮学生回顾一遍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根据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导入新课。以声音的传播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下问题:我们已经指导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并且可以在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进行传播,那么,声音在这三种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吗?同样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传播途径倾听声音,为什么会出现声音强弱的不同?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做到二者的有效衔接。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小学科学中对许多物理想象的解释,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深入讲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了解了夏天雪糕周围产生白气的原因是发生了液化现象,但是不知道液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实际上因为夏天气温较高,而雪糕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被液化,实际上雪糕周围的白气并不是气体,而是小水珠,从这个生活现象引入升华、凝华等物理知识的讲解。
(三)学科渗透,发现异同
为了好的调动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物理现象,让学生根据小学科学所学过的知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然后在教师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采用这样的方式,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还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取得较好的衔接效果。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光的传播来进行解释,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许多现象无法解释,这是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促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行学习状态,而且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物理基础,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所以,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二者的有效衔接,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刚,肖晨,顾健.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材的衔接及比较.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9):7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