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芬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小学的所有学习科目中,数学和语文的占比重最大,教师应该在这两门学科上付出最多的努力。相对于语文而言,数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如果不能给学生传递良好的学习观念,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本文主要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相关措施,希望对于一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时的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发展特征来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步了教师的思想,在课堂上往往处于主体地位,很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果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摆脱旧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2注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身份是多样的,只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的教师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拥有很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好奇心较重,并且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因此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意识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管理。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想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针对这些突发状况预想出解决措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使课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秩序。
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数学小实验视频来导入课堂,是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之中,找到学习的状态。教师也可以通过趣味故事来进行知识性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教师在讲授“加减法运算”这一课堂内容是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买东西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模式
新时代的背景下,数学学科的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并且给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散性的思维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有自信,有耐心,做难题时可以坚持下来,并且可以用独特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并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养成积极好学,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自身也应该有把这种思维才能够被学生施加影响。在讲课后习题时,教师也要通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扩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钱币这一相关内容时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小刚在银行存入3万元,并且设置存钱定期为三年,在这种情况下,小刚家中突然出现紧急情况急需用钱,应该怎么办呢?这种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不唯一,并且较为生活化。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列出所想到的方法。教师在进行适当的总结,排除错误的方法,选出最优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注重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
数学作为一门较为生活化的学科,不能与生活脱离联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同时也使学生提高了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较为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性格的完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创优意识和探究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考虑给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出一道较为有难度的开放性应用题,一个班出去春游,全班加上教师一共有59人,大车可以乘坐五人小车可以乘坐四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租车花费最低?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得出答案,呈现给教师,教师在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奖励。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兴趣。
5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教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就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所差距。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才有可能使学生喜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不断的更新观念才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绿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2020,17(26):173.
[2]邹云红.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