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备考渗透考试心理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黄华强
[导读] 内容摘要 学生面临最多的就是考试。调查发现,初中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
        黄华强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中学    363500
        内容摘要   学生面临最多的就是考试。调查发现,初中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考试心理直接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中考成绩。本文着力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考试心理教育,解决中学生考试心理这一问题,提高中考备考复习质量,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最终适应中考考试,考出理想的成绩。
        关 键 词     心理类型  焦虑心理   科学应试心理   心理教育
考试心理就是参加考试的人在考试活动中适应考试环境,参与、完成考试任务的心理活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为完成初中学业都比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试。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较为肤浅以及对今后的毕业去向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考试的价值与作用缺乏应有的理解,面对考试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中考又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大考。本文就数学中考备考渗透考试心理教育作如下研究:
一、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对各类型学生的心理教育
经我们研究发现学生较为突出的心理类型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自信型、自负型、自卑型、浮躁型、苦闷型。其中,后四者更需要老师中考备考渗透考试心理教育、密切关注、适时疏导。1.自负型心理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中,自负型多为多血质。考试中经常会有过失误,但教师、家长,包括他自己都认为那只是偶然情况,本应该可以考出好成绩,可是成绩下来,大家都傻眼了,离心目中的成绩相差甚远。产生此情况的根源就是自负。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多帮他们辩证地分析客观形势。有最好的打算,也要有应急措施。同时别忘了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千万不可让他们大意失荆州。2.自卑型心理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上,自卑型多为抑郁质。在主观上,他们已经很尽力了,做得很好了。但在客观成绩上,他们实在无能为力。这类付出努力却难以提高成绩的学生,极易走进自卑的行列。我们一方面要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营造宽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了,只要拼搏过,青春就无怨无悔。3.浮躁型心理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上,浮躁型多属胆汁质。浮躁型的学生成绩一般都还可以,也有点骄傲的资本。但他们往往粗枝大叶、虎头蛇尾、时松时紧。学习状态极不稳定,心绪容易随着外界环境走,心情容易随着感性走,缺少理性,缺少思考。此类学生在表现出浮躁的同时,还不大容许别人指正,甚至拿出“我就这样”“禀性难移”等言辞遮掩。教师找他们谈话,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抵触,甚至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和教师对着干。对于这类学生,最好是让他们心里能够平静下来,帮助他们多做做放松运动,让他们多听听轻松的音乐。要知道,浮躁只是外在表现形式,更多还是内心的不自信在作怪。因此,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帮他们走出浮躁的怪圈,找到自信,步入稳定的状态。4.苦闷型心理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上,苦闷型学生多属粘液质,安静沉着稳定,反应较慢,性格内向,坚韧执拗,对周围的人和物也很淡漠;他们学习刻苦,内驱力基本都是压力大于动力。和浮躁型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挂在脸上的状态相反,他们什么都藏在心里,不仅不爱和家长、教师谈心,就是对同学,他们也是懒得理会。对这类“隐形”的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他们温暖,融化他们内心冰封的城堡,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一个人苦闷的战斗中走出来。
二、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对学生的考试焦虑的心理教育
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只要有考试存在,考试焦虑就会存在。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是改变的。要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必须多方努力。

1.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不良的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根源。在中考备考复习过程讲述数学历史名人,传递“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兴趣,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状态等,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价及学习活动本身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的重要心理品质。2.在数学中考备考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考试正确的认知评价。考试压力是考生的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因此,主观上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惟一标准。客观上,学校和家庭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 “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重视学习过程,不要片面地强调考试结果。3.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教育学生作好准备,形成充分而良好的考前状态是降低考试焦虑的最有效方法。考前的准备工作很多,有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等。凡参加过考试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看到考题不难,紧张不安的情绪便会随之减少许多,脑子不再麻木,思维也灵活了。”因此,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工作,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加强各应试科目的基本功训练,考前搞好系统、科学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对考试存侥幸心理,这样考试时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4.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教育学生自我放松。通过自我放松来达到缓解考试焦虑。在数学中考备考复习过程中可渗透一些数学游戏放松心情,缓解考试焦虑。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听音乐和适当在体育运动自我放松,缓解考试焦虑;放松还有想像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尤其是深呼吸放松,简便易行,仅需要一分多钟就可以缓解相当分量考试焦虑。
三、在数学中考备考渗透科学应考心理教育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中考前复习中免不了进行很多次的数学考试,在每次中考复习考试中渗透科学应考心理教育:①填写信息,稳定情绪。一拿到试卷,就马上做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码等,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稳定情绪的“良药”。如有需要,也可做深呼吸稳定情绪。②总览全卷,区别难易。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解答。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全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③认真审题,灵活答题。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④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⑤尽量多做,每分必争。中考数学评分,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考生在答题时,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的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⑥抓住“题眼”,构建“桥梁”。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⑦遇到易题,格外小心。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⑧思路暂塞,学会变通。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这时要学会变通。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
参考文献:
[1] 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8)
[2] 何蔚.考试焦虑及其心理辅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