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月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750001
摘要: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取得了独立地位并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数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数学学科知识的进步与开拓,上述学科将失去确立的基础。因此,数学学科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数学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是人们掌握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将面临较大的阻碍。小学数学教学将决定小学数学课程能否发挥上述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际上就是借助日渐发达的数字信息化技术,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之后分别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令学生在自主钻研、齐心协作、多元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明确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更深层次的创新技能与核心素养。至于究竟怎样基于数字化环境特征来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活动,具体细节会在后续逐步延展。
2 深度学习的特征
1)身心发展和科学认知。人的深度学习活动应是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心理学、脑科学等科学设计并展开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其学习内容、难易程度、学习强度、学习方式,还是学习的环境、时间、节奏等因素,都必须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及认知特点相符合,这是深度学习的前提。超过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是很难实现深度认知的,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认知。2)深入理解学习对象。要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学生要对问题情境本身进行全面、深入、完整的理解。同时,还要理解与其相关的背景、环境等因素。人只有深度理解了问题本身,才有深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3)全景式学习。深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的真实实践和深切的体验。全景式数学教育认为,深度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全面感知世界,最大化地让学生用身体“五觉”亲身、全面、完整感受整个世界的机会,让学生用全部的身心体验学习,促使学生冷热认知相结合、综合应用多种感官,充分激活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同时这种参与和学习一定是自觉、自主的,被动学习很难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3.1 思维导图巩固教学
不同于一般的讲授教学和习题巩固,思维导图的教学运用和巩固提升更加注重小学生思维方面的提升和进步。数学教师要从两方面出发使思维导图切实发挥功用。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比如教师在进行“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加以整理和罗列,使小学生在进行例题学习和具体公式记忆时能够有据可依,这不仅简化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更有助于小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堂学习成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1]。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数学课堂巩固工作。传统的数学巩固课堂,学生们往往要重新进行教材的温习,习题的再解,这样的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不少学生会以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记忆和思考,其本身的数学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思维导图有简明的知识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章节的主要知识内容。
3.2 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拓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应当同时兼顾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
这种学习潜力的开发不仅仅应当集中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应当体现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以及数学课堂外相关活动的组织。在课下作业以及课堂外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作业内容以及活动内容安排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区分,可以适当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扩展内容。在课堂外活动的安排方面,活动内容应当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但是尽量不要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一致,而是应当在课堂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地拓展,使得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够有进一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
3.3 小组合作中引导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生,而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生。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里的学生依次进行摸球、猜球等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与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师采用设置任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4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线索,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保证问题涵盖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合理提出教学问题,能够使其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简言之,问题和情境应当是统一的整体,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便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教师也要为其提出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其问题探索和解决能力。教师的问题设置应做到循序渐进,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的同时,分解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5 数字化技术平台
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出现,有助于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不断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述个人新奇的观点。这样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展示功能来及时掌握教师重点标注的数学概念,学生彼此间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想法共享研究,拓宽知识面[2]。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够获得在数学深度学习上的自由发挥平台,教师也能够获得更多把握学生的学情和思想变化的渠道,从而分别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教学,提升整个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效率。数字化合理应用可以为小学生设计出更好更优的实践活动,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和理解程度。比如在进行“统计数据”知识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直接将统计完备的数据分享给孩子,要让他们主动去网络平台上进行搜集和整理。如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最后完成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由此便可获取真实的学习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最终了解统计数据的内涵。学生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尝试发现和总结相关数学结论,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几何图板去归纳平行四边形公式、定理等。
4 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行走方式,是一种向上姿态,是一种生命拔节。把学习过程拉长一些、拓宽一些、丰满一些,学习的过程才能深入,知识的建构才能深刻,能力提升才能明显。从学的视角重构数学课堂,将是我们教学之路上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航 . 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 [D].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 钱红怡 . 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 科学大
众,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