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陈战军
[导读] 随着我国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重新定位了各学科的教学任务
        陈战军
        浙江省台州市宁溪中学                 318020
        摘要:随着我国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重新定位了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教改后,高中政治的主要任务从传统的传授政治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努力将高中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脑中有知识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好公民。
关键词:高中;政治;责任感
        从古至今,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在过去的2019年里,发生在香港的暴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香港暴乱中一些学生为了所谓自由和民主,作出危害国家尊严,破坏祖国统一的事情,在让我们痛心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治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核心,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本文将围绕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策略展开,供大家参考借鉴。
1.合理地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1注重教学目标的价值导向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公民的社会责任,并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例如,在教学必修三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容时,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族长期奋斗后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发展路线,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又如,在教学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内容时,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和谐相处的关系,如果部分在不断地破坏,那么整体也在遭受损失。在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通过辩证思维方式,让学生理解部分与整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白没有国家就没有人民,国家的尊严受损,也就是我们人民的尊严受损,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维护我们个人的尊严,让学生树立一种先国家后自己,先集体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1.2重视教学内容的情感训练。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刺激学生的个人情感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的,甚至能够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2019年香港暴乱的视频资料,在暴乱视频中,“港独分子”焚烧中国的国旗、在国徽上泼洒脏水,打砸沿街的店铺等行为,视频当中还要介绍一下,香港民众是如何自发组织起国旗护卫队的,如何在寒冷的天气里下海捞国旗等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一个顶峰的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入下一个环节中,也就是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上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事情,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爱国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国家,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说,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哪怕是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哪怕你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努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付诸行动的责任心所在。在上完这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如何在实际行动贯彻热爱党、热爱祖国,那就是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这一目标付诸努力。
2.高效利用高中政治课外因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展开政治教学。如果教授学生仅仅是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社会责任感是非常片面的,只有将一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政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深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仅仅只有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生活知识的融入,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社会责任感也是虚浮的,是停留于在理论层面上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甚至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发生一些问题。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创新》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讲授教材上的知识,那么,学生所知道的文化创新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永远不能付诸实践,学生们口中所谓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虚幻而不切合实际。政治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不能将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理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解也仅仅是指导,我国现阶段重视创新发展,而不知道如何创新,如何创新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像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字一样,但却不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十六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生活中如何积极践行这十六字。所以,没有将实际生活中的政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便已经失去了政治教学的实际意义,更不可能实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生活中的政治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如果政治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将一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例子举出来,这些例子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小例子,也可以是站在国家层面上的典型例子,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必修二政治生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下目前台海局面,以及中印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以及我国为了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让学生通过这些时事政治,对我国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另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和努力,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帮助,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夙愿。
        
参考文献:
[1]黄维贞.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6.
[2]王小波.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8(11):342.
[3]彭宗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讨[J].试周刊.2018(56):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