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长有
陕西省靖边中学 陕西 榆林 718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理教育的核心点越来越倾向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中不断地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以多样性的实践化活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基本的实践参与中感受地理学习的趣味化,进而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实现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对于高中地理来讲,它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本文将对实践力在地理学科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教育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价值分析;培养策略
引言: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中教育中,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促进价值。从高中地理学科的性质分析,它是文科中的理科,很多知识既需要学生记忆,也需要实践理解。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实践力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还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全面创新。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分析
对于高中地理来讲,其实践力主要指的就是地理知识的全面认知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实践力主要包含:户外考察能力、社会调研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观测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表现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综合性、灵活性的运用为核心,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学习知识。
(一)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教师将教学的核心点放在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就会局限在机械化的记忆上,完全没有方法可言。但是实践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性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实验认识知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条理性的框架,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1]。
(二)实现对知识的运用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力认识,实践活动仅仅是一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借助于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演示、测量、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活与地理存在的联系性,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等方面的能力[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利用模拟实验和演示,激发学生的地理实践兴趣
对于地理教学来讲,模拟实验和演示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更为直观、形象、高效地展示地理知识,还能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分布及变化规律,这对于学生观察、思考、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重大,还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探究热情[3]。
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知识内容时,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准备两个玻璃杯,一个玻璃杯装入热水后用杯盖盖住;另一个玻璃杯中装入一些泥沙放入一些冰块。第二,学生对杯中现象进行观察,发现热水杯盖上产生小水珠,这是对水分蒸发的模拟;泥沙杯中的冰块融化渗入泥沙中,这是对下渗的模拟;热水玻璃杯盖上小水珠的凝结滴落就是对降水的模拟。第三,两个水杯模拟相互结合,热水杯代表海洋,泥沙杯代表陆地,将凝结有小水珠的热水杯盖放到泥沙杯上,发现水滴滴落,这是代表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这样的实验模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水循环的过程,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无法对陆地的径流进行模拟。
(二)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地理实践活动来讲,开展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包含实际的户外地理测量、勘察,也包含地理调查、问卷等等[4],以下对于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笔者从地理观察测量、地理调查与地理考察三点进行分析。
1.开展地理观察和测量
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它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地理测量观察活动,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在区域的某日太阳高度角践行测量,具体的过程为:第一,借助于米尺、测绳、手表、标杆测量出不同时段的标杆影长标注为L1,以标杆影长最短时间为正午时刻;第二,使用米尺测量出标杆的长度为L2;第三,根据课本提供的计算公式套入L1、L2数据,即H=arctanL2/L1,这样就能通过实际测量得出学生所在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角H[5]。
2.开展乡土地理调查
从地理知识的内容上分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不开地理,如工厂选址、农业种植、度假区建设、项目开发等等,无论是自然条件的分析,还是人为因素的考量都需要与地理知识相关联。对于地理调查来讲,最常见的因素包含地形、水文、土壤、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等,这样的实际调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乡土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实践性分析能力的培养[6]。
例如:在教学“农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些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的生产公司、试验田基地进行调查,从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市场、交通等因素对企业、试验田的发展优势和影响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调查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以此为典型培养学生对其他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的学习打下坚实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3.开展地理野外考察
地理野外考察是地理学习中最具实践性的活动,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海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一知识内容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去海边考察,直观感受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形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都成为新阶段高中教学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方式是多样化的,作为地理教师要全面地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价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亲身实践中掌握学习技巧,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安雯,黄莉敏,黄渊.高中生八大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03):116-120.
[2]万亚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080):126-127.
[3]王佳佳.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01):17-17.
[4]王思思.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为例[J].新课程·下旬,2019(8).
[5]李静静.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以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9,(004):18.
[6]师雅兰,方阳阳.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