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娜木拉
内蒙古赤峰蒙古族中学 024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与优化改革,历史随之成为了高一教学阶段不可忽视的学科。史料作为帮助高一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材料,其在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的应用同样有着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另外,面对当前高一学生历史练习册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注重史料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高效教学的同时,保证学生课后质量。
关键词:史料;历史作业;运用措施
引言: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高一教学与课后作业中。就高一历史教学而言,这类教学不仅能培养到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因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所以,即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教学任务迫在眉睫。然而,必修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非常多,知识系统较为庞杂,再加上高一历史课安排的教学实践较少,课堂容量较大,所以,能够在课程上呈现出的史料较少。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史料在历史课后作业中的应用完成高效教学。这一应用既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又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不在抵触历史课后作用。可见,加大对高一历史课程作业中史料的运用分析极为迫切。针对该内容,本文首先将支出高一学生历史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运用史料的重要性,最后阐述史料的具体运用,以供参考。
1.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校给学生安排的历史作业都良莠不齐,据调查研究可知,大部分高一学生在运用史料进行课后作业的时候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部分课后历史题虽然给出史料,但问的问题却与史料没有一点关系,而且问题较为突兀。例如:高一历史教学中有这么一道课后作业:材料一,秦武王在两年的时间里设置了左右丞相,主要负责帮助君主解决国家军事等诸多要务。嬴政在统一全国之后设置了三公,其中御史大夫的职位看似较低,但该职位应有的权限非常大,太尉一职往往虚有其位没有实人。设为:根据材料一,三公的提出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御史大夫一职的设置又反映出了什么矛盾?这类历史课后题就是典型的问题设置与材料本身没有任何逻辑关系,这一课后联系题无疑与史料背道而驰。其次,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给出的材料大都较为简单,甚至的问题也过于笼统。例如: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第四单元11课的太平天国运动。课后作业有这么一道题:材料三,展示的是资治通鉴的封面,而设置的问题却是根据材料三,谈谈对其的看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包含的要素非常多,学生在面对这一课后作业的时候往往无从谈起,甚至有的学生会天马行空的写。这类习题毫无疑问不能训练到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也无法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设为简单,不惧启发性。这类课后作业只能机械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锻炼到学生思维,长期以往,只会僵化学生思维,让学生失去对历史探究的感觉。
2.史料在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运用的重要性
现阶段,史料教学的必然性已经得到了教学解各成员的认可,将史料应用于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史料运用重要性主要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一历史自身的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教学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条件下,史料提醒随之成为了历史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题型,再加上史料能够拓宽教学边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学生探究意识,所以,史料在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史料运用的重要性,但因受到高一教学时间紧迫等各因素的影响,教师可通过将其应用于历史课后作业,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3.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的史料运用
由上述可知,面对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史料应用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对史料加以重视。在高一历史课程作业中运用史料时,教师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史料选取原则。(1)史料的真实性,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避免因虚假史料的运用造成学生思维混乱。(2)史料选择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主要指的是史料选取必须符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避免学生在史料阅读上存在障碍。(3)适量原则,为每个要考的知识点设置两到三个史料,每个史料的长度都应控制在两百字当中。另一方面,需要以史料为载体对课后作业进行设置,当然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选择史料,而且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在问题设计上应注重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出论从史出的认识,这往往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与史料有密切的联系,并通过问题引导他们对史料进行分析,然后获取到正确的结论。例如: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义和团运动口号,可选择以下几种史料:材料1:以致吾等俱练习义和神拳,保护中原,驱除洋寇,截杀教民,以免生灵涂炭。--义和团告白。材料2:挑车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生平。--义和团揭帖。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义和团眼中的“扶清”和“灭洋”定义是什么?“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现在哪里?(2)高一历史课后作业问题必须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将习题当中设置的问题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史料信息的分层、概括以及提炼等。其次,史料需要结合书本完成设计。最后,规律性认识,思维角度的拓展。(3)课后作业问题需要体现出历史探究精神。近年来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的41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型通常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能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将会无从下手。基于此,在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该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从历年高考真题中选择对应的题型。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之后,教师可选择2013年新课标中一二卷的41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选择一则撰述史料让学生得到锻炼。以上就是高一历史课后作业中的史料运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效教学,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在抵触历史课后作业,保证课后作业质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一历史教学随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可知,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高一历史教学的质量,而且可帮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面对当前学生在应用史料进行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在史料应用上必须遵守适量性、针对性以及真实性这三个原则,具体应用上需要让问题与史料有密切的练习,问题应做到循序渐进,并且体现出历史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尹婷.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2]刘志晴.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张佐胜.图表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12):78-80.
[4]尹德怀.探析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例[J].中华辞赋,2019(10):65-66.
[5]孙科.依托史料资源 提升历史素养——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高考,2019(28):77.
[6]王一婷.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J].山西青年,2019(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