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江湘堤
[导读] 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江湘堤
        广东省河源市第二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从教学目标、运动项目、针对训练以及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小学生体育能力、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
        引言:简单而言,分层教学模式,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通常由教师来布置任务,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进行相关任务要求。学生一般只会对任务的初始阶段产生兴趣,伴随着后续任务难度的增加,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生出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陌生感。为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自主探究,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体育教师要改进以往严肃的教学态度和表情,对待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与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体育教师在新学期伊始阶段,往往难以掌握学生的详细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先开展体能测试活动,对学生的体育水平与体能情况,进行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在体能测试活动中,可以开设100m跑、立定跳远以及仰卧起坐等基本的活动,将班级学生根据能力划分为较强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三部分,据此设立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针对较强生,教师需要制定一些具备合适难度的训练活动,从而逐渐提升其能力;针对中等生,要以基本的体育训练为主,在学生能力有一定提升之后,再进行拓展性练习;针对后进生,教师要将基本训练作为重点工作,努力使其体育能力满足标准要求[1]。
        二、分层设置运动项目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小学阶段的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因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为男生与女生两层基本单位。通常情况下,有许多教学项目并非全部适用于男女生,教师需要按照男生、女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其设置合适的运动教学类型,并对此采取针对性教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在针对女生的体育教学当中,要以塑造学生形体为主,多设置一些可以锻炼女学生柔韧性与协调性的体育项目,例如体操、花样跳绳等。

另一方面,在针对男生的体育教学当中,要以促进肌肉生长发育为主,多设置一些能够锻炼身体素质的强化类体育项目,比如某些具备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包括足球、篮球等。通过采取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男生与女生的体育能力。
        三、分层开展针对训练
现阶段,以往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缺陷,无法适应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完全统一化的运动强度、运动量,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除此之外,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体育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难以保证对所有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教学,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依靠体育活动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跳绳接力竞赛,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3组,分别设置不同的训练要求。分别要求学生在1分钟、1分半钟、2分钟内完成,在第一名学生完成要求之后,再交由下一名同学进行,以此类推。倘若这三组当中,有学生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要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跑步的要求。通过采取这类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求胜心,够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四、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就目前形势而言,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都相对单一,存在较多弊端与不足。体育教师通常只会以学生的表现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是只向学生反馈正确与错误的结果,却没有耐心讲解哪方面错误,该如何予以纠正与提升,从而导致小学生难以有效开发自身潜能。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体育能力同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唯有通过长期的锻炼与强化,才可以有效提升其身体素质。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运动行为予以评价,要参照教学目标要求,构建并健全评价标准。倘若学生做出错误的动作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对其实施科学、标准的动作示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以新课程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体育行为与态度,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予以讲解与指导;要带领学生牢固掌握基础性运动知识,根据规定合理开展身体伸展活动,能够掌握基本的野外活动能力。最后,要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姿势,为学生讲授基本的健康与营养类知识,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能力,纳入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当中[2]。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结合新课程的教育规定,根据小学生男生、女生身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高效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000(008):P.38-38.
[2]孙雪.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思考[J].中外交流,2019,026(028):3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