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军伟
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顺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开展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健康状况愈发重视,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体育教学起到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单单意味着要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体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首先考虑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教育;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新时代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也应当意识到体育教学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终生受益,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其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笔者将结合当代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且针对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课程难题展开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高中体育教学培养方案。
1、当代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师专业指导经验不足
教师起到传道授业的重要使命,而除了要求教师拥有事业心和奉献心以外,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足以彰显师表的风范。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师专业的体育素质和丰富的指导经验的必要性。体育教学的授课依然比较“形式化”,其主要表现在上课过程形式化和授课方式形式化上。因为课业压力太大,导致体育课程被挤为边缘化课程,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平时疏忽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
1.2 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
当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授课模式死板,也导致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致使课程开展效果不显著。体育教学通常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两大方面,体育的理论大多是针对人体生理学和体育学知识,相对来讲非常的刻板和生涩,导致学生不爱学,在操场开展体育教学,也会存在学生偷懒、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1.3 社会认可度低,存在感薄弱
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巨大,尽管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体育课不被大众认可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大众对体育课的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大学录取人才的评判标准还是看成绩,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度不高;第二,家长经历了应试教育不免会对开展体育课这种“没用”的课程,抱以错误的认知;第三,学生本身漠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当代中国肥胖群体增多,整体而言这并不利于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2、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应当仅仅是一个喊在嘴里的口号,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体育课程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以高中体育教学为跳板,培养写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其必要之处。
2.1 课程安排要合理,知识学习要全面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考习惯,建立一套适合实际的体育学习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不足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根据国内外体育教学的优秀案例采取极具创新力的教学模式。高中体育课程课时紧张,但仍需要照顾到体育知识教授的全面性。例如体育锻炼方法、事故处理原则和办法、各类体育项目的规则和基本操作等等都应当有所涉及。在授课模式上应当以户外教学为主,选择在雨雪雷暴天气开展体育馆教学、教室理论授课。
2.2 锻炼为主训练为辅,提高学习兴趣度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在体育专业能力上得到大幅的提升,而是更重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用对方法,避免学生出现讨厌体育课的情绪。高中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项目的选择,多选择比较轻松、大众、容易接受的体育项目。例如,根据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太大的特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当偏向轻松化,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项目比如瑜伽、搏击操、篮球、羽毛球等有氧训练都是不错的选择,也要避免短程跑、拔河这类体力消耗过大的项目。在学习的时候授课技巧也能影响学生的兴趣程度,幽默轻松的授课氛围,简单易学的体育项目,都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直至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3 推行人性化的差异性教学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体质差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人性化管理。男生主要选择一些爆发力和趣味性兼具的体育项目,女生主要进行柔韧性的训练,例如,男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接力跑等考验团队协作的项目,女生可以开展瑜伽、舞蹈课程。此外,教师的授课也应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尤其是身体状况欠佳的同学,一定要避免出现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把握好体育锻炼的“度”。因为一个班级同学选择的体育项目各不相同,因此,在授课的时候会出现无暇顾及部分同学的情况,教师也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合理把控课堂秩序。
3、高中体育教学与书法的融合
体育精神与书法精神一直是相互关联的,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武术、太极拳中一直都有书法的身影,使其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在当今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其与书法融合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既能陶冶高中生的情操,又能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一举多得。
4、结语
总而言之,修身、治国、齐家,才能平天下,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何谈报效祖国。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体育课在高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马秀梅.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138+140.
[2]方娜娜.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