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吴梦洁
[导读]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有重大的意义
        吴梦洁
        江苏省常州市龙锦小学
        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有重大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整体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只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应该改变教学观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对于自我的管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需要教师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只有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将干净优美的风景区与垃圾成堆的风景区的周边环境的图片放到一起,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普遍都会对干净优美的风景区产生好感,从而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对于环境保护的反面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针对这些情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通过对学生进行正反面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地保护校园环境,对一些乱扔垃圾而破坏校园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能力,但是仍然处于成长阶段,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需要教师逐步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
        例如,在学习“消防安全”这部分的内容时,小学生普遍对消防安全这方面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安全意识尚需增强,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尚需提高。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材进行简单地讲解,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并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加强学生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也不能提高学生在风险发生的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安全部门去学习,为学生讲解火灾的巨大杀伤力,教学生科学地学习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有关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际的消防演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到校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又如,在学习“试种一粒籽”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试种,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制定植物成长记录表,留心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过程,养成坚持不懈的良好行为习惯,既能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体验到种植乐趣,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3 改善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塑造的重要阶段,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长及其长辈的用心呵护,可能导致学生对父母缺乏感恩意识,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不能直接地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学生家庭方面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温馨的家”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创作表演,来突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爱护,通过各自体验不同的角色,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良苦用心,在一些相关视频的播放中,让学生体会到感恩的意义,学会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又如,在学习“别人眼中的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进行评价,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进行改正,塑造更好的自己,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4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地更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现有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在平时留心观察国家的发展趋势,了解时代的热点,搜集整理资料,进行补充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多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进而树立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尝试去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过绿色低碳的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体验、观察和思考、资料搜集、出点子、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对学生开展全面教育,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5创设情境,聚焦生活形象画面
        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聚焦生活形象画面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劳,激发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并让学生懂得管理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爱父母的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体验、阅读感悟、小记者提问和采访、提建议、讨论等活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关心体谅父母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实际上,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爱父母意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小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内,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如下问题:看了上面四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你平时有为父母减轻过麻烦吗?随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后,选出一名代表来发表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够通过小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反思,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以达到聚焦生活形象画面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观察体验,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元素
        如今,大部分小学四年级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加之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立足教材内容,并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引用,在课堂中有效渗透生活元素,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小学生而言,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同时懂得要讲究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则,学会文明安全的上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掌握避免沉溺网络游戏的方法。同时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和教学外,既可以使学生能够文明安全上网,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水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元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资源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7立足学生需求,完善教学过程
        作为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可能的立足于小学生现有经验,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堂教学阶段,立足学生需求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进而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要尽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家务小调查活动,通过对学生不喜欢做家务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学做家务的成就感与快乐,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在家做过哪些家务呢?是经常性做还是偶尔做?随后每一位小学生都踊跃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评价和肯定,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家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最后教师还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阐述一些学生可能不愿意做家务的原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后,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否存在上述原因,并在日后加以改正,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经验,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 小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小学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应回归生活,在现有的课本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45-46.
[2]马楠.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43):296-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