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赵文冬
[导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不仅可以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
        赵文冬
        黑龙江省大庆市澳龙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711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不仅可以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推动和加强小学生文言文诵读,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传统文化智慧。
        文言文是古文化的传承,以往文言文的教学活动设计,以介绍讲解为主,强调字词,逐句解释,课堂单一、枯燥,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如何能更好地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教学活动课例及设计的经验,总结新方法、新思路,发挥文言文教学方法在文化传承过程的媒介作用。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学习目标来构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究模式,并适度从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
        对于二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短小的文言文,非常陌生,对文言常识一无所知,所以在日常教学课堂中略有渗透,只要求其会读,会断句,了解大意即可。
         一、读通课文为先,理解句意在后。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学完课文,再引入古文版的课文。比如我在讲授《曹冲称象》时,拓展阅读环节引入文言文原文: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这一过程,可先由教师范读,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诵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标注停顿、重音;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故事梗概。
         二、读熟课文在先,读懂故事在后。
        在指导文本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其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在学生受到老师的熏陶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后,接下来就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遍地精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初步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所在。教师要重点指导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故事梗概。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以达到读懂故事、复述故事的目的。
         三、启迪思维在先,明理养性在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书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几则文言文小故事都旨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与他人交流时,思维发生碰撞,求同存异,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与自己对事物形成的最初认识进行对比,促进人生正确的“三观”形成,加深自身文学底蕴的提升。
         四、熟读成诵在先,积累语言在后。
        大声朗读,朗读时不掉字,不加字,不结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适中,直到口熟而能成诵,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文言文比现代文更矮小精悍、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底蕴。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孩子们穿越历史时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文言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孩子在文言文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课后扩展在先,增强素质在后。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巩固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百篇小古文》、王崧舟老师主编的《文言文启蒙》以及文言名句,以拓宽古文阅读面,增加文言文阅读量。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通过想象加上一些自认为合适的词语和句子,使得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内容,再写下来,先讲给同桌听,再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并运用文言文知识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体验文言文之情、之境、之美,在领着孩子们吟诵诗文的时候,往往配上优美的音乐,所谓弦动而辞发,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吟咏诗文就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所以,吟诵表演对文言文学习如虎添翼。或者把文言文改编成剧本,让孩子通过角色表演来达到深层理解文言文的目的。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地推敲。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以学生学习之法,使其乐学、喜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夯实基础,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小学三年级文言文教学探究[J].廖荣芳.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2]小语高年段开展文言文教学的形式与策略[J].甘雷.华夏教师.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