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筱芳
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双腾小学 645250
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动脑、动手,师生互动,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过程,探究科学现象,获取科学真知,提高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非常重要。怎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科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精心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做好课前的准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
一、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
1.1学生参与较少,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按照课程计划,各个小学基本已经开设了科学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学教学并没能及时转变课程观念,重视科学课,科学课只是作为副科,学生在校内外大部分时间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所占据,科学课也处于被忽视地位。大部分科学实验都以演示实验的方式或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让同学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少之又少。比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如果学生不亲自操作杠杆尺进行杠杆作用的探究,教师越讲得有劲,学生反而越糊涂。通过学生亲自在实验室里的操作,学生就会正确使用杠杆尺进行杠杆作用的探究,他们才能心领神会,掌握杠杆作用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才能得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升华。
1.2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许多小学并没有专业的科学课老师,据调查多数科学课的老师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担任,并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只能照本宣科,最终会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失去兴趣。极大的影响了科学课教学质量。
1.3教学辅助材料匮乏,阻碍了科学课的正常进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小学陆续购置了实验仪器,但是仍未满足科学课的发展需要,条件滞后,数量依旧匮乏,与教材大纲规定的一百多个观察和实验的要求尚有差距。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
1.在实验课前,学生需要有秩序地依次走进实验室,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坐到相应的位置上。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不得随意触碰实验器材或者材料。在进行实验前,学生要非常明确此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这是进行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喧哗,不能随意走动,要严格按照实验活动的方案进行,规范自己的操作,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单,在实验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整理实验器材,并且放置到规定的位置上。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教师相关实验的要求和指示,以便明确在实验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在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更不能随意插话抢话。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认真思索,并且和自己的想法验证,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有没有补充和修正的意见,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概括。
3.培养学生养成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和组员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思考相应的问题。由此可见,积极的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表述问题等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法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以实验为主,有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缓解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加强小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促进小学生自身科学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如在小学科学课上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电磁铁磁力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实验教学要比其他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电磁铁的磁力探究的课堂教学实验,让小学生在参与做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电磁铁的磁力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
2.3增强科学实验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科学实验不应该是只由教师操作,然后向学生说明原理,而是应该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探究出实验的原理。这样经过严密思考得出的结论, 更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以后学生每次想起这个知识点, 都会联想到生动的实验,记忆效果就会更出众,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同时,在教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性和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通过直觉去想问题,在启发和思考中逐渐培养科学能力,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以“工具和机械”这一单元的实验内容为例,在之前的学习实践中学生们了解了轮轴、滑轮、链条等等机械装置的传动原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本单元实验内容的扩展。 课程开始前笔者准备了各类典型机械传动模型,如自行车模型、汽车模型、电梯模型等。 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摆弄一下这些模型,了解每个模型的结构特征和运作特点,最后让学生指认这个模型使用了哪种机械装置作为传动部件。 在这个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回忆之前学习的各种传动机械的特点及作用,分析各个装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还需要尝试将脑内的机械理论与实物进行匹配,在这个思维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程的认知。
2.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结论
学生喜欢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他们更多的是寻求实验过程的“刺激”和“新鲜感”,却忽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这也不能达到做实验的目的。所以要明确分工,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看似枯燥的数据记录和整理,尤为重要。
科学的结论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许多数据,并且通过分析无数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课中许多知识都已经经过前人探究得出,现在安排学生重新来探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精神,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得出实验数据,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还不够,还需要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去归纳总结,才能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结语:
小学科学教师需加强对在小学科学中运用实验教学的正确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提高科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2016(3).
[2]施云霞.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7).
[3]胡凤梅.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