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仁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福建 福鼎 355200)
摘要: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教育的方向开始引导学生从抽象性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小学各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小学科学科目对于孩子拓展知识宽度,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读思达教学方法开始受到教师关注,本文就读思达方法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思与行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读思达方法;教学优势;教学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即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法。中国传统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缺乏实际应用和对学生多全面能力的锻炼,教师应该增加自身教学能力,合理规划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把小学科学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积极改进课堂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运用。
1.读思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变化是把思考和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复制每一堂课,小学科学课程应致力于引导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不同领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综合能力。教育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考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读思达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花、果实和种子》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分辨植物的种子,花朵的特征,果实应该如何分辨;然后为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向日葵,给孩子们提出问题:“向日葵的种子是什么?向日葵的果实在哪里?我们平时吃的瓜子是种子还是果实”。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找到葵花籽和葵花籽仁,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升的学习的乐趣,并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学习的印象,提升学习体验。
2.读思达方法改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教学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语言授课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上的诸多科学现象。读思达教学将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的授课环境,增加学生的多方位的感官感受。学生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融入到课堂内容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学习的印象,同时读思达教学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对科学现象和相关定理的解题应用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然后大家轮流走上讲台,让学生说出自己身乘坐交通工具的小故事,例如乘坐飞机去旅游,乘坐公交车去游乐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哪些便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不同种类的小汽车、大客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读思达教学方法的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将读思达教学方法与教材相结合,为同学们带来更生动,更真实的科学课程。教师通过课堂设计为同学们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材知识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应用在科学课程中可以理解为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小学科学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的养分,并从中得到思维的启发和知识的延伸,完成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出观察的核心和重点,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许多科学课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观察重点不清晰,在观察过程中错过了关键的知识点。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中,教师在做不同电路连接演示,利用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在做并联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提醒学生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发光,做串联电路的连接,教师可以接入小电阻,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明暗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变暗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4.读思达方法中的“思”与“达”
小学科学课程不是枯燥的传授,更不是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理解能力。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题目的解答,答案的运算,科学现象的分析对逻辑思考能力都是一种锻炼。读思达教学方式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初步分析、概括,对简单问题的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例如教材中《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种子的发芽有什么影响,种子发芽的周期是多久,残缺的种子是否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等问题。学生融入的自身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教师的解答和释疑帮助学生找到贯通整个知识网络的钥匙。读思达的教学方式可以诱发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刺激大脑记忆反射区,在学生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存储。小学科学科目结合读思达课堂将“学”和“用”充分的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进行链接。丰富生物教学的课堂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小学科学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科学现象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例如我们为什么会在山谷中听到回声,不同花纹质地的石头都是什么岩石等,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结束语:小学科学课程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教学平台,老师在应利用读思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和合理的分析,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定律,并让学生们在科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快乐,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方燕和.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语文课内外,2020,(11):308.
[2]薛真."读思达"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14):35-36.
[3]崔锡文.分析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20,17(35):209.
[4]温小勇,周玲,刘露, 等.小学科学课程思维型教学框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