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运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八中学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对于孩子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关键作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家校联系的具体策略,通过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性格。本文首先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创设美好温暖家庭氛围、父母提高责任感和担当、平等对待拉近心理距离、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观念、松弛有度教育管理孩子等方面,探究了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有效举措,以此辅助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关键词:家庭教育;班级管理;性格与心理;父母影响;教育方式
引言: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曾经说过,个人性格、世界观等的形成有三个重要的时期,即2-5岁,11-16岁,18-25岁,在此之后很难改变。高中学生的年龄大都是15-19岁,此时正处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1]。然而很多家长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际教育孩子的效果不佳。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父母,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与行为习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现代社会的大部分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当,就是在教育方面的侧重存在问题,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我带的一个班里家庭教育较好的占比约三分之一,家庭教育有问题的比较多,问题有大有小,各有不同,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2020年9月武汉某中学生因为在学校玩扑克牌被叫家长,其母亲来到后直接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下意识地反抗了下,但是被母亲训斥后放弃抵抗,又被扇了一巴掌,脸被打肿后又被掐脖子和戳额头,其母离开后他爬上栏杆,一跃而下。可见,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性格和心理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做好家庭教育的意义重大。
二、重视家庭教育和培养良好性格的举措
(一)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高中班主任和其他相关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不论工作有多忙,都要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避免因为时间不足或者外出务工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当前,由于地区发展差异,一些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形成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孩子由祖辈照顾,他们在教育孙辈时总体比较松懈,或者说过于宠爱,导致孩子缺乏管束,出现了各类问题,根据教学经验很多问题学生大都是由祖辈照顾的。因此,对于家长的指导,首先是让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则应该让学生父母经常与家庭联系,让祖辈加强对孙辈的教育和管理,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创设美好温暖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或者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培养成不同性格的学生,经常吵闹甚至打架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学生形成暴力倾向,美好温暖的家庭环境会让学生形成温和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家校联系时应该指导学生父母尽量创设美好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学习与生活,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2]。
我们班上的小李,之前经常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经过电话与其父母沟通得知,小李的父母经常吵架。
对此,我们通过家访与定期联系等方式,让其尽可能减少吵架,同时加强对小李的教育和心理辅导,让他认识到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小李逐渐变得开心起来,学习也更加积极,愿意与同学交流与交往。
(三)父母提高责任感和担当
作为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3]。缺乏责任感、自私自利和目光短浅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没有担当意识的品格,平时狂妄自大,有集体活动时却很不积极。因此,在班级中教育与管理学生,教师还应该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只有让学生父母提高个人责任感和担当,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
我们班上的小王原来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不知何种原因近期上课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不够好,经过与其单独交流得知是父母许诺的没有实现,原来父母许诺如果期中考试考进全班前三名就买一件品牌衣服。所谓“语不轻许,言不轻诺”,这就是父母缺乏责任心的一项表现,经过与父母的联系与沟通,父母也认识到其中问题,表示周末会带着孩子兑现承诺。
(四)平等对待拉近心理距离
很多家庭的父母由于受到传统家庭道德观念的影响,思想观念陈旧,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着很多问题,常常是以绝对权威的视角教育孩子,进行专制教育,孩子犯了一点错误就进行惩罚,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逆反心理,变得非常叛逆,形成不良的性格。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会根据班上学生遇到的类似问题与其父母联系,或者通过家访和开家长会的形式,指导父母以平等之心进行家庭教育。当孩子犯错时要先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和孩子内心的想法,之后再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让孩子选择惩罚的方式,以此还可以培养孩子知错能改的良好性格品格,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同时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五)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观念
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只有自信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预示着成功了一半。所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是个人成长的力量,能够给予个人战胜困难和不断前进的勇气,能够让个人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并最终实现目标。自强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我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自强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进行自信和自强教育,同时也应该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观念。
(六)松弛有度教育管理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对于父母教育孩子,不能过度严格地管理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松弛有度,该严格管理的时候严格管理,比如对于手机的使用等需要严格管理。该放手时应该及时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活的空间,创设更多训练孩子的机会。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从父母看孩子的性格”为主题,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创设美好温暖家庭氛围、父母提高责任感和担当等方面探究了家庭教育的有效举措。高中班主任或者相关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予以落实,以此不仅可以指导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且能够辅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罗子言.论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及性格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9(2).
[2]丁灵.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健康成长——刍议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张少华.高中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