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洋菲[1]赵宁[2]
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三小学 陕西 西安710018[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 陕西 西安 710086[2]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平时教学过程中哪些课堂组织技巧有利于有效开展科学课堂活动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科学课;组织技巧;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主观能动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的阶段,他们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这样的课堂将是“十分活跃”的课堂,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的欲望将充分展现,课堂将很容易出现“混乱”。那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权威,否则便无法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任务也难以完成。这里的权威不是指教师利用某种权利去威慑学生使学生害怕,而是指教师建立崇高的威望,使学生信服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教师渊博的知识,亲善的形象,适度的关爱,和一定的威严。在学生心中,老师是他们心中的崇拜者,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与肯定,这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先天优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中树立威信,这种威望越高,学生就越易受老师的管理,教师对课堂秩序的调控就越容易成功。
二、制定有序的课堂秩序
科学课虽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他不等于学生可以任意自由化、活动化。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课堂规则对于规范和培育良好行为,维持课堂秩序,促进课堂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课堂的规则必须要民主、平等,教师不能只单方面考虑自己的需要,还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学生与老师才会相互理解与信任,学生才会遵从,课堂的管理才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自律、自立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既保持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一般来说,下面这些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1.设立专门的器材保管员;
2.实验中得到“开始”指令后再动手;听到“结束”马上停止;
3.教师讲解和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
4.发言要举手,小组合作要说“悄悄话”;
5.实验材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6.实验中绝不与人争抢;
7.意外事故要宽容,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违反规则的及时制止和批评。
经过一段时间课堂规则的训练,就会习惯成自然。
三、科学管理实验材料
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材料,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材料往往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走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当然好不起来。因而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发放也是科学课课堂组织的重要环节。
(一)强调材料的安全使用
教师在给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时,首先要注意好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浅,对于很多新奇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忍不住会用各种危险的方法去尝试,作为一名老师,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实验前一定要特别强调安全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二)合理安排实验材料的发放时间及顺序
教师最好不要在课前把本堂课所要用的实验材料一次全摆在实验桌上,因为有些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只要材料一摆到桌上,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不自觉的去摆弄,有时甚至用材料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从而忽视教师的讲课,最终使教师难于驾驭课堂。在合适的时间发放材料,减小材料对学生的刺激,再结合课堂规则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就可以轻松的驾驭课堂,实现有序探究。如在上《食物与营养》时,为避免学生胡乱使用材料,可以先只发放米饭,让学生品尝探究之后才发碘酒,做好了米饭与碘酒的实验之后再发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让学生滴加碘酒观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个实验的现象,课堂不至于杂乱无序,避免了可能影响课堂的一些因素,使探究活动得以有序进行。
(三)回收实验材料
实验完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无损坏和丢失现象,教师要强调学生科学使用实验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调整好学习进度及内容。课堂上存在很多不定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或者教师先前的备课超出了学生的接收能力,或者学生对某一现象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教师要依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调整,不要一味的盲目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课堂上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有时就是由于教学活动过于乏味、单一,教师在讲解时投入的精力过多或讲解过快、过慢,使得学生失去兴趣,变的焦虑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懂得调整教学进度,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接受学习。
五、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
科学课堂经常需要进行学习合作,与人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学中,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把4~6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组内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利于学生突出特长,减少磨合扯皮,容易形成组内成员之间的默契,对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在教学初期,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意识和合作关系,培养合作方法,要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感觉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学习小组稳定了,教师组织活动就轻松多了。
六、管理好课堂纪律,要有良好的教学机制
课堂纪律管理一直是教师感到头疼的难题,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破坏课堂秩序,而且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可以课前进行一定的守纪教育,并做好上课的计划和组织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纠正为辅的措施。对课堂学生出现违纪现象不严重,不影响教学进程时,暂时忽视,对一些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影响违纪的学生。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这种事件的发生其影响效果是非常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使你整堂课无法进行。如课堂上发生争吵、打架事件等,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盲目的批评学生,这样只会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处理的结果一定是要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教师威信的树立,教学中不利因素的消除。处理中教师要当机立断,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要满怀爱心,实事求是,正确的进行教育。
作者简介:(一)朱洋菲: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从2013年至今耕耘在小学科学教学的第一线,现任职西安经开第三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并担任科创组教研组长,西安市“商小红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近年来被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未央区小学科学教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参加各级各类赛教与展示课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执教《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获国家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与省级优课,设计制作的微课《推和拉》获“西安市第三届微课大赛”优秀奖,未央区首届“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小学高年级组一等奖等。
(二)赵宁: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1999年至今耕耘在小学科学教学的第一线,现任职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专职科学教师并担任科任组年级组长,未央区“赵宁名师+”研修共同体暨名师工作室领航专家。近年来被授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西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未央名师”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