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荣荣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班主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班主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班主任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行为习惯;家长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各项行为习惯都在培育之中,因此班主任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班主任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启蒙者。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是父母眼中的掌上公主家长百般呵护学生,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独生子女病,进而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光靠家庭的力量完全不够,还需要依靠学校力量引导学生,使小学生可以认识到正确行为习惯的标准,以此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学校内部,班主任是小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物,很多小学生也以班主任作为自身的学习核心。为此,班主任要使小学生认识到小学生并不是世界的核心,并不是他们所提出来的各项要求都应当满足。班主任需要从一旁启蒙小学生,让小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世界,逐步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健康习惯。
第二,班主任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组织者。当前,学校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了音乐课、体育课、道德课等多种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决策作用,不仅仅需要组织开展道德体育课程,也需要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模范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积极组织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广大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班主任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践行者。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班主任会要求学生们养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良的行为习惯。但是,班主任自身并没有做到与生作者没有起到带头的作用,而小学生此时又属于成长吃鸡,很容易模仿班主任的各项行为。正是由于班主任属于小学生行为习惯践行者,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此引导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为标准,约束自己的各项行为,使自身的行为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二、班主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学班主任缺乏全方位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班主任仅仅只是向学生们传递课本知识,并没有突出个人魅力,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小学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认知存在缺陷。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班主任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但是当前班主任并不注重展示个人魅力,不注重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没有将自身正能量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势必会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规则,不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之中,许多小学班主任依旧是以分数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可以使学生们考到更高的分数,班主任会采取一切办法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正因如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之时只认识到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在这种传统教育规则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分数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没有加强家校合作,没有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是其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一些家长甚至认为所有的教育任务都应当由学校完成,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日常饮食即可。在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之下,家校之间的合作更加淡薄,家庭和学校都没有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创受优质的外部环境,最终导致一些小学生养成了错误的行为习惯,遗憾终生。
三、班主任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全方位的展示个人人格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父母之外,班主任可以说是小学生最为亲近的人,为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向学生们展示自身人格魅力,让他们不知不觉被自身人格魅力所吸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需要加强细节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小学生面前始终保持优秀的形象,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不断进取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的模仿自己,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不断创新教育规则,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之中,应试教育往往要求学生拥有更高的分数,而这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突破欲望,培育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小学生。为此,班主任在教育之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规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在课堂讲授之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们设置问题,以培养学生从多个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时,教师也应当逐步放弃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向肯定学生,尤其是需要肯定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通过规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单凭学生个人很难养成。为此,班主任可以创新教育规则,加强检查督导,对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小学生给予奖励,对于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小学生加强督导,使学生们可以持之以恒地坚持某项正确的行为,并将这一正确的行为最终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三,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可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不能以成绩定学生的好坏。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学生犯下错误,家长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而是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愿在日后的生活之中改正这一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两者协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供优秀的教育环境氛围,这样对养成良好习惯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班主任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们面前全方位的展示个人魅力,创新教育规则,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优质的外部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娇娜. 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与研究[J]. 赤子, 2019, 000(010):251.
[2]邓冠高. 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1):91.
[3]李慧.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漫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心得[J]. 好家长, 2018, 000(101):P.219-219.
[4]韩彩红. 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探讨[J]. 学园,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