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王春雷
[导读] 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王春雷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位李小学 236800
        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本人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指导诵读吟唱,训练语感
        新课标强调: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浏览、阅读和精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语感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知觉能力。培养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诵读吟咏。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物的排列,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先让学生投入的诵读几遍,学生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渲染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是这是客观的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获得语感的前提。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二、比较揣摩词句,品味语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增减、交换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的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琪蕴含的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可要求学生用“长”换“钻”,进行比较。有的说用“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赶春的调皮、可爱;有的说用“长”太一般化了,不能体现小草的可爱。和谐的讨论交流,使学生从“钻”中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韵味。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言的神韵,领悟作品的意趣。
        另外,可通过反复揣摩语言材料来品味语感。叶圣陶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许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的重要性。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要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三、启发联想想象,培养语感
        语感是给予生活经验,用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和联想想象是紧密相联的。想象完全不受逻辑思维的约束,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对学生来说,言语作品对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直觉思维的强大力量。因而,再让学生体悟言语作品美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诱发其想象,从而使其形成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如在学习诗歌《石壕吏》时,可让学生多熟读的基础上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创造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的表情、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将它改编成课本进行表演。改变的过程就是语感培养和语感锻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更能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人民的疾苦、封建社会兵役的沉重,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即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又达到了培养语感的目的。
        四、注重厚积广储,积累语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首先可有计划地让学生积累古诗词。许多优秀的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吸收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都非常有益。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才能有利于学生储存语言,积淀语感,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其次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其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国家教育部为中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书目,目的是使中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人文精神。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的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是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的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联系生活实践,体验语感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语感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光靠阅读来提高语感还不够,要获得真切的语感,还要切己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其次,为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作品,学习作品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身世、作品写作背景等,便于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再则,要充分利用好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充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各种媒体。比如电视新闻节目、访谈节目等,甚至:“天气预报”这样的栏目,都可以在学生形成较好语感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生活体验丰富了,直观了,语感的培养才不致那么苍白,获得的语感才会变得实用。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刍议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两个要素
         3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教学策略
         4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措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