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王西中
[导读] 《三国演义》中存在着大量与酒有关的场面描写,这类场面描写中的酒,已经超出了饮食文化的范畴
        王西中
        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周口466300
        摘要:《三国演义》中存在着大量与酒有关的场面描写,这类场面描写中的酒,已经超出了饮食文化的范畴,作家有意而为之,使之成为作家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事件结局、揭示事物成败原因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借酒用计和酒误大事两个方面加以剖析,从而领略作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绝妙手笔。
        关键词:三国演义;酒;情节发展
        引言:《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大量与酒有关的场面描写,这类场面描写中的酒,已不单纯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表现,而是成为了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着重从酒的正反作用两个方面来加以剖析。
        一、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积极作用。
《三国演义》在书中描写一场战争和各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中,使用了大量的军事计谋,而其中很多人的计谋完全可能是通过借用了人喝酒才得以成功实现的。如王允使用的几个特殊计谋就是如此。当新王收到袁绍二人共谋董卓的一封书信后,王允令人寻思无计,一日后他看见新王旧臣俱无人在,便灵机一动回答说:"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当酒至酒中数巡后,王允两人便道别说出其中原委,引出了曹操挺身而出而来到大宰相府门下刺杀董卓的惊人壮举。刺杀他的行动多次失败后,王允又开始寻思如何使用红酒美人计,而此计划之能成功得以实施仍是因为借用了葡萄酒的特殊功效。王允先生赠送与吕布一顶富贵金冠,侯吕布主人到宅登门致谢时,便为他预备好了一杯佳肴美酒。王允殷勤的人敬酒,吕布哈哈大笑一声畅饮。酒至琴声半酣,王允便轻声唤出美女貂婵与吕布二人把盏。"貂婵送酒与吕布,两下眉来眼去。允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当又饮数杯后,王允见时机已到,便说愿将貂婵送与吕布为妾,使得吕布满心欢喜,说出"当效犬马之报"的诺言。美人计初显成效。
过了数日,王允便请董卓赴宴。"进酒做乐,允极其致敬。天晚酒酣,允请卓入后堂"。允捧觞称贺,并唤出貂婵呈献歌舞,令卓称赏不已。接着允便命貂婵把盏,最后董卓在酒酣意满中接受了王允的献礼,让貂婵进入了相府。王允的连环计至此便成功了一半。等到董卓大闹凤仪亭后,王允又请吕布到家,"置酒款待",巧妙地诱使吕布下决心杀老贼。王允的美人计连环计最终得以完成,酒在其中是功不可没的。
桂阳太守赵范也用过美人计。当他投降了赵云后便相互结为兄弟,并邀赵云入衙饮宴。酒至半酣,"复邀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云饮微醉。"此时赵范请出一位"有倾城倾国之色"的寡妇,"与云把酒",有意将之嫁与赵云,却遭到赵云怒拒,认为赵范以兄嫂相嫁乱了人伦。二人关系因此僵化,赵范用计失败。其部下陈应、鲍隆就改用诈降之计想乘机擒拿赵云。赵云将计就计,"置酒与二人痛饮,二人大醉。"赵云将他们缚于帐中,并借他们所带之兵趁势拿下了桂阳城,擒住了赵范。这两番用计都借助了酒,可谓是不谋而合。
        二、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反面作用。
酒在《三国演义》里还常常具有反面词的作用,作品中常有很多一件大事都是失败在了这杯酒中,这也是一些作家所刻意要去强调的。先让我来看张飞,他虽然不是善于帮人借机喝酒谋财用计,但是醉酒也还是让他家中闯了不少的人祸。在他遵守徐州时,刘备曾多次吩咐他少数量饮酒,他也很乐意听从,但他在戒酒前一日却经常设宴会邀请各级长官官员赴席,要求此日大家都须饮酒满饮。

张飞当他起身与那位众官员一把酒至吕布岳丈曹豹面前时,从不愿意饮酒的曹豹不得已地又饮了一杯。可张飞在他饮了醉酒几十杯不觉使他大醉后,又再次逼着曹豹让他饮酒,曹豹便以吕布之名向他求饶,这下反而更加地惹恼了张飞,便将曹豹之名鞭打了几十下,曹豹于是更加深恨张飞,连夜送书与吕布。当张飞还醉卧府中时,吕布与曹豹里应外合攻进了徐州城。张飞迎战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只好拼命杀出。张飞如此轻易就丢了徐州,全都是因酒而惹的祸。不过此次只是丢了徐州,照刘备的说法是"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再次回来看吕布,第十九回他被曹操所围困于下邳城中而无法成功突围时,心中忧闷,只是开始饮酒。郭嘉向曹操此马献计决不喝水淹城后,吕布凭着一匹赤兔马仍饮酒心存侥幸,"乃日与妻妾痛饮美酒"因此马酒色过浓受伤,形容此酒销减,吕布便立即决定暂时戒酒,下令凡是没有过量饮酒者皆要腰斩,然而其部下侯成因庆贺夺回了被人盗去的马匹,就在用自酿的酒与诸将会饮前先送了几瓶与吕布,想得到其首肯。没想到吕布怒不可遏地责骂侯成存心与他作对,要将侯成斩首。众将虽告饶,但吕布还是痛打了侯成五十背花,令众将都很丧气。宋宪、魏续便与侯成商议擒吕布献曹公。吕布最终就因部下的倒戈而被曹操擒获,殒命白门楼,十分可悲。可见,因酒而误大事在其身上也体现得十分鲜明。袁绍大将淳于琼也因嗜酒而误了大事。他所长期镇守的徐州乌巢之地乃袁绍屯粮战略要地,攸关袁绍几十万骑兵军马之间的生存。但还是淳于琼在他到了杭州乌巢后,"终日与众将聚饮",不思熟虑严加他的防守。当曹操向弃袁绍刘备投曹操的许攸袁绍请教刘备破袁绍之策时,许攸果然向曹操袁绍献计:派兵乘"琼嗜酒无备",火烧乌巢,使袁军袁绍不战自乱。不出许攸所料,当曹的大军攻入西进徐州乌巢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未及敌军抵抗就束手就擒,乌巢之战兵粮被尽的奉行将军烧绝。当袁绍将士问起战事败因时,败军中的将士也立即点明了错误事的主要根源也就在于"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袁绍在进攻官渡陈兵七十万,占有一个绝对优势,可最后却出人意外地又大败于当时仅有七万多骑兵的曹操之前敌手,这其中由于火烧乌巢大军是个重要的大转折,而官渡乌巢之战失败又是由于大将淳于琼因因贪杯而直接喝醉造成的,酒误酒之大事由此可见一斑。
因酒误事产生了连锁反应的还体现在第一百回中。孔明 大败曹真、 司马懿后回到祁山, 都尉苟安解送粮米。但“苟 安好酒,于路怠慢, 违限十日”。孔明喝令斩之, 经杨仪说情后, 苟安被杖打了八十。被责之后, 苟安心中怀恨, 连夜降了魏。司马懿遂利用苟安回成都施了反间计, 后主急诏孔明回都。孔明在忠君与事功的艰难抉择中最终选择了前者, 失去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 虽然其后仍继续北伐, 但 已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了。孔明 “出师未捷” 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因酒误事的连锁反应这种偶然性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作家在作品里有意强调的。
        结束语:
酒在推进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事件结局、揭示事物成败原因的重要元素。因此,我们在解读作品时须用心领会作家借助这一元素的真实意图。
        参考文献:
[1]何燕.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演义》尊崇刘备原因分析[J].名作欣赏,2020(20):60-61.
[2]武云峰,杨敬民.论《三国演义》中的何进形象[J].名作欣赏,2020(15):128-129.
[3]孙绍振.整本书阅读方法:带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下)——以《三国演义》为例[J].语文建设,2020(09):49-52.
[4]李晨阳.相得益彰的英雄——《三国演义》整体阅读之曹操与谋士[J].品位经典,2020(04):162-164.
[5]贾茜.《三国演义》英雄之死的叙事意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