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蓉
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差异性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能使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保证。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践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前言:所有人都知道,人与人之间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具备差异性的特点,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一个人格成形的关键阶段,因此,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体育活动不但要与学生的实际个性结合在一起,还要与学生自身的潜能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分层教学的方式应用进来,使不同学生的均衡发展均得以实现。对于分层教学而言,其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个性作为主要的出发点,以学生的个人爱好以及身体素质作为实际的依据,进而将不同的学生小组划分出来,基于此,就要将针对性的个性教学实施进来。将此种方法应用进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运动潜能得到全面的发挥,还能使实际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就是以学生的实际相似特点作为主要的依据,进而深入的学习某一项体育技能,最终使所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在进行实际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由于所有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并不均等,实际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可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就要对课程的难度进一步降低,而对于一些运动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其在进行体育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不能使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还会由于自身的优越性,进而产生骄傲的心理,与此相反,对于一些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在实际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认为体育课程的学习相对吃力,难度相对较大,而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对比之后,就会使自身的自卑心理进一步增加,进而使班级的两级分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非常不利。而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之后,教师可以对同一水平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教学,其不但能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还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进一步的缓解,使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得以消除,进而使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方式
2.1、依据学生能力分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因此,个人的运动能力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对相应的动作进行示范,而教师在示范一次之后,有部分的运动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瞬间掌握,而对于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对相关动作进行三四次的示范之后,才能勉强掌握,长此以往,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的自卑感会进一步增加,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情况进行相应的分组,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应用进来。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锻炼的组织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强,则可以将相对较难的课程目标设置进来,而对于一些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则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进行进一步重视,通过不断地鼓励,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以增强,进而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2.2、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组
众所周知,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可以使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上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分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被调动起来。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的依据,进而进行相应的分组。首先教师可以将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进来,对学生的个人爱好进行确定,并且以实际的调查结果作为依据,进而进行不同兴趣学习小组的划分,举例来讲,足球学习小组、篮球学习小组、乒乓球学习小组等。将此种分组教学的方式应用进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总而言之,本篇文章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践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应用进来,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自身的运动潜能均可以被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为了使这一目标得以完成,则相应的体育教师就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实时的更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实时的改革,保证分层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静静.翻转课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东绛第二实验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131-134.
[2]陆生龙.小组互动 激趣学习——有效提升小学生体育课堂实效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9):172-173+176.
[3]刘雷.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