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王冰
[导读] 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规定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
        王冰
        郧西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规定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对此,本文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针对如何创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1 培养学生多维解题思路
        首先,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问题上,要注意加强多种解题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不管碰到何种类型的计算题,都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一题多解”,常规的诸如代入法、排除法等解题方式必须要求掌握,其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降低学生“定向解题思维”概率形成,比如在计算“25×98=( ) ”时,采用常规的计算方式明显较为复杂且难度极大,若将“25×98=( ) ”转换为“25×( 100-2) = ( ) ”,那学生计算起来就容易得多,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信心。
        2 加强计算技巧的讲解
        对于数学计算而言,计算技巧的运用相当于是走捷径,可以让计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计算技巧教学的渗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技巧虽然可以提升计算速度,但是要想保证计算质量,还需要对计算技巧进行正确使用。也即是说,数学计算技巧有很多,并且,很多计算技巧都有使用范围限制,超出了适用范围,计算技巧会失效。所以,教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技巧,而且还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技巧的局限性,进而更加灵活地运用计算技巧,提升计算效果。例如,求只是数字颠倒的两个两位数的和,计算技巧是: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 11 等于和。比如,47+74=121,运用计算技巧则为(4+7)*11=121。运用计算技巧可以加快计算速度,但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计算技巧时,需要让他们明白,这个技巧只适用于求只是数字颠倒位置的两个两位数的和,也即是说,在这个技巧中两位数是重点,不可迁移到三位数。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对此进行了重点强调。通过这样的技巧学习,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技巧教学。
        3 发挥错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对错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增加对错题的印象,也体现出教学中的人文主义。在此过程中,可以以日常学生做题中的错题为例,进行相应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例如,在上《100 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课时,我从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观察入手,发现学生存在相同的错题目,我写出相应例子,99-36+( 12-5) 、( 48+17-15) +16-5-( 26-8) 等,同学们看完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随即我问学生: “知道为什么你们得不出正确的运算结果吗?”学生: “不知道。”我说: “首先,你们缺乏一定的做题经验,面临复杂的数学计算题,常常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开展。其次,对基础知识理解薄弱,不能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增加计算弯路。最后,问问题不积极,学习中出现问题时不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互联网向你们播放名师讲堂教学视频,帮助你们提高计算能力,通过对你们的计算错误之处进行分析,起到对症下药的教学目的。对于第二道题目的运算,首先我的感觉是,题目过长,你们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对不对。学生:“对。”如果出现此类题目,大家不要慌张,以平常心对待,按照所学内容一步一步进行计算,首先,对括号内的数字进行计算,确保计算正确,然后整理式子,找出其中的便捷方式,让两个数字的加减结果向十靠近,为接下来的计算提供便利。其次,对计算步骤进行二次审查,以免出现错误。最后,检查书写,看是否出现遗漏或是多写现象。最后,我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感受到自己的计算错误,也体会到我教学中的对症下药,增加对复杂式子计算的印象,减少恐惧心理。对学生计算中实际的错误题目进行分析,可让学生更加意识到自身的计算缺陷,通过教学中的对症下药,认真听讲,建立完善的计算知识体系。
        4 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学生们在对数学题目进行求解的过程当中,学生们所犯下的计算错误并不是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题目,而是学生们没有一个合适、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得学生们在计算时出现进位错误、位数不对齐等多样化问题的出现。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计算习惯,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首先让学生们明白需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数学题目,理解题目中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题目计算的思路与顺序,最后使用准确地计算方式将数学问题解决。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要告诫学生们在书写时要整齐,有效地避免由于书写的潦草、混乱而影响数学题目正确与错误的辨别。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进行计算时难免会出现马虎、没看清题目的现象,所以数学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们在计算过后检验的数学习惯,保障学生们所计算出的题目结果是正确无误的。通过此方式,可以逐渐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效地提升学生们数学计算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教学水平,既要培养学生多维解题思路,又要加强计算技巧的讲解;既要发挥错题的教育教学价值,又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山西教育(教学), 2018(3):54-55.
        [2]黄海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好家长, 2018, 000(025):P.18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