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清水中学 337100
摘要:“楹联”又被称为对联,其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不仅可以营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及传承楹联,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楹联;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引言:近年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学校领导及教师应该认识到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将楹联引入课堂与校园,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开发楹联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以往初中生的学习基本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基本不会增加其他相关的一些内容,这与新课标中所提到的相关要求明显不符。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开发楹联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楹联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楹联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奋发图强、遵纪守法、尊道爱幼、热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并能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弘扬楹联文化,营造书香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通过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楹联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可以利用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将楹联文化渗透到养成教育与德育教育之中,这既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楹联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合适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欣赏与学习,以此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全校师生获得成长[1]。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楹联导入课文,即“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探究“三词客”、“四大家”指的是谁?经过师生讨论,学生了解到其中所指的人,其中苏轼是苏门父子中成就最高的,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楹联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利用楹联概括课文,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掌握文章的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
例如,在概括《窦娥冤》的时候,就可以用楹联:“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世上冤,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楹联、学习楹联,真正感受楹联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构建学联平台,创设学联空间
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地融入楹联文化,首先需要学校提高重视。学校除了全方位支持与配合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加大投入。部分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楹联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其组员包括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与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并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保障楹联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序进行。其次,在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既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还要借助社会力量,搜集与楹联相关的书籍,还可以邀请这方面的学者到学校讲座,为学生传授更多有关楹联文化的知识,激活他们弘扬楹联文化的情趣。最后,依托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学习有关的楹联知识,培养他们的对句习惯,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例如,在学生学联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学法引路、典型示范、兴趣培养、评比督促等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深入开展活动,引领学生成长
在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学校应将“学习楹联”与其他校园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让楹联可以更富吸引力。例如,将楹联文化与体育艺术文化节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楹联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学习的成果。除了与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结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楹联故事、写楹联的比赛。当然,教师作为重要的指导者、组织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能力[3]。为了增强教师楹联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对相关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促进楹联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应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楹联教学观摩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楹联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与教学团队,加大以楹联校本课程为基础,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研究力度,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使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展。
结束语:总之,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才可以让学生认识楹联、学习楹联,丰富校园文化,更好地推动楹联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为此,希望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实际,真正开发好这门校本课程,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丁立新, 张炼煌.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5, 000(004):31-31.
[2]刘孝群, 马维振. 校园特色文化创建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契合点及其成效探索[J]. 宁夏教育, 2018(1):28-30.
[3]赵亲发. 只求联语炳千秋——校本选修课程《楹联的欣赏与创作》的开发[J]. 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