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天华
黑龙江大庆市第四中学
摘要: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良好跨文化意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新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而阅读篇章作为文化思想的承载体,如何能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值得每一名教师进行钻研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更加综合化,如何帮助学生成为能够良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就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高中阶段,英语作为一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学科,如何能在文化输入的同时,尊重外来文化,汲取长处,又能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发扬本土文化,是英语教师肩负的重任。本文将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分析外研版英语Book 2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一、立足文本深度挖掘培养目标
本课是一节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综合课,文中介绍了两位西方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和洛伊`利希腾斯坦和两位中国艺术家:齐白石和徐悲鸿,及两位学生对于四位艺术家的代表作的个人看法。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方面有着突出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并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在语言能力方面,通过对文中范例的感知和领悟,对文中的关于事物评价的表达方法的分析和体会,内化语言的形式,整合整体结构,在创建的同时达到交流的目的。在思维品质方面,通过对本课重难点的达成,培养学生表达观点意见的能力,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比较,进行分析,形成独特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表达,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能力方面,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不同篇章内容之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进行探究。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目标达成
课前根据王笃勤教授的《英语教学策略论》中,关于词汇教学的策略,对文中的单词进行程度筛选,并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单词自学学案和相应的测试,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扫清文中的词汇障碍,并通过测试,教师掌握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课堂活动的准备。并根据文章内容选取了其他4篇关于中国张萱和周昉的《唐宫仕女图》、顾恺之《洛神图》和西方乔治`斯塔布斯的《母马和马驹》、奥古斯特`麦克的《动物园》的英文版改编介绍,并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词汇进行注解,由学生按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至少1篇文章,并进行合作学习进一步深挖文章内容及相关的专业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进行美育熏陶。根据庞纬国博士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更加主动、自觉、独立的进行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得到促进和提升。
在导入部分,首先通过学生两两进行Word Battle,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针对课前测试结果,着重对共性疑难单词进行适度讲解巩固,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行铺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篇设空的形式对重点词汇进行考察,通过小的篇章进行语用的渗透理解,符合实际的交际功能,在语境中体会词汇的用法。然后利用词汇的主题相关性,自然引入到本课的篇章主题Fine Arts. 本课是很好的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及中西方文化背后的艺术表达形式区别的一节涉及到外语、美术、历史等综合课。
所以教师以参观美术馆的情景导入,把文中涉及到的名家著作、课前预习的画作和学生们已知的一些艺术作品结合起来,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不同形式的美,并通过设置文中重点4幅画作的重复出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细致观察的思维品格,并导入文中正课。
在文本第一部分阅读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作家,作品类型,中西方的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断能力,和预测能力。在主体阅读部分,通过skimming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合理利用关键词和专有名词来掌握段落大意并进行图片匹配。再通过渐进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概念及特色,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够对立体派,现代艺术,传统中国绘画从概念上,和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得以区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以及比较分析的思维品格。最后,通过共同完成老师提供的Mind Map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梳理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And what are your reasons?”顺利过渡到文本二如何表达对艺术作品观点的内容上。通过罗列同学们的表达方式,达到对已学知识的调取,便于对新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通过阅读文本二,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自我归纳总结出新增的表达观点和喜爱的句式结构,从实际语境中,体会表达的层次性和具体的语言形式,丰富自己的语库。
在阅读完文本后,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的立体派、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区别,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观点的句子。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同学回到美术馆参观的情景之中,请学生们根据课前所选择的文章结合本文所掌握的文体结构特点,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对所选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根据小组内的同学不同意见,以网页评论的形式发表不同的观点。在此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教师将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at is the standard of beauty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Do you think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has an influence on their paintings?”并通过讨论和搜索探究, 将结果结合到小组展示中。通过本活动,学生们运用本文所学的内容,通过实际的语境展示运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再通过思维导图的创作和展示,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对于老师附加提问的深度挖掘,探讨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和历史时代背景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唐宫仕女图》中所反映的文化因素和审美不同,以及同是以马构图,中西方表达的主题和展现形式的区别,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观,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建立文化自信。
最后,通过一篇作文的作业形式,根据本文所涉及的艺术作品或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从更加详细的角度,挖掘作者的相关背景,时代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意图以及别人对其的观点和自己对其的观点,形成一篇全面而又综合的艺术作品介绍文章。
三、总结
本课例通过创设参观美术馆,介绍美术作品,学生进行作品评价的情境创设,锻炼了学生真实语境下得应用能力,通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活动,对文中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查询,培养了学生新时代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艺术作品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拓宽了学科的边界,进行了多元学科融合,与此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在比较鉴赏中,提升了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树立文化自信,也通过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为弘扬中华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焦春娇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考试周刊,2017, (22):132-133+136
3.庞纬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设计再思考》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