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石槽初中 陕西 渭南 71510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多元的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随之而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也越发的明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成为了很多国家领导和有志之士的一个探讨国际要的思考内容,更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提出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现状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精神文化和德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作为向青少年传播文化与德育的重要载体与课程内容,还具和担当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和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科学、合理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当代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引导青少年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再加上信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外来的很多观念不断的出现在初中学生的生活与视野之中,初中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太具备成熟辨别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种种不良的价值观,以及负面的信息与思想,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以及自身的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可以很好的为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健康的人格,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与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最终让初中学生产生团结友爱、与人为善良、感恩知足、大爱充盈等思维与价值观念,并且可以学以致用,将这样的认知延伸到个人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及践行者,在学校有爱心,在学校外可以发扬美德。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当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第一,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学校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是受到了传统的德育课教育的影响,在学校的教育机制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一个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熏洗都不够重视。第二,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更没有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教学,最终导致了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有限,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德育发展。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
1.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几千年发展与变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想要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就需要高度的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也需要加大中华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运用与宣传,包括在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宣传与境教,为初中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与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践行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最终可以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材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来源,渗透工作就无从谈起。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前,教师就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副本或者是打印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础知识,例如:中华传统文化的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与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奠定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守护生命》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为了更好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创建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宣传专栏,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透过手机、网络、询问家长等方式,查找相关的故事与主题,展开学校或班级、年级范围内的"故事分享会",透过学生对自己所找到的优秀故事进行朗读和分享,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探索,最终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渗透。
2.利用学校多媒体形成多元的引导与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很多学校都有了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为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节省了教学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及多元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视频与音频都有且于初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导向作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知和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最终形成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
所以,教师要发挥多媒体的使用,展示具备正能量的内容,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引导,为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例如: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与事迹,以及《中国孝亲少年》中的优秀故事与个人事迹等。
3.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都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由了解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过程,在一个环境与场所之下,检验和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知识。家庭与社会,是初中学生进行实践的两个主要场所。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在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责任。
让初中学生可以从小事做起,无认在家里还是学校当中,可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需要结合个体的行动来验证。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社会环境中去实践,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环保活动、参加敬老院或福利院的活动等。最终透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才可能达成基由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与弘扬。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当前时代环境下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更是我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基础与精神指导。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仍需要教师探索多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和掌握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实现基于个人成长的全面发展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毅菁.小课堂 大文化 强自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149-151+155.
[2]蓝天.用中国传统文化点亮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0.
[3]刘舒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4]罗尚泽. 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