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云阳县龙洞镇龙洞小学 重庆 404511
摘要: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小学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德育在这个阶段对学生更显得重要。生态文明德育意识的培养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现在国家以及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教育问题,因此,小学的教育应该更加的倾向于生态文明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路线,响应国家的政策,从小树立学生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意识,为今后生态文明的良好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随着现在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在这样的一种大趋势下,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从小提高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在小学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本文主要从节约用水的生态保护意识、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榜样树立,营造良好氛围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行简单的浅析。
一、注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现在面临着大量的水资源的匮乏,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环境现状,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的水位急速下降,部分河流的分支也产生了干涸的现状,因此,在小学生态文明的教育中,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的生态文明意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例如,在小学的美术课堂《画一画你知道的水》这一课时的图画练习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下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通过动画播放的方式,将鱼儿渴死、沙漠面积进一步加大,荒漠化、风沙性也来越强......用生动的形象以及图画向学生展示出水资源匮乏会对地球产生多么恶劣的影响,从负向迁移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观看完影片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看到的水资源视频或者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进行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画画需要注意光影的技巧,生活的实例往往更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师知识与生态文明相互交融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灵活的对知识进行把握,更能够将生态文明知识深入内心。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美术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节约用水,用来洗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早上用来洗漱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使得生态文明的意识与学生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合,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树立节约用水的行为观念。总之,水资源在生态文明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用好每一滴水的良好生态文明意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对小动物富有爱心,喜欢与小动物玩耍的特点,这是学生在发展阶段中顺序性的发展特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中,可以把握学生在该阶段的特征,将学生关爱动物的行为特点养成习惯,贯彻落实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时,文章中对燕子一身美丽的花衣,还能为农民伯伯消灭害虫,迁徙的习惯等等展开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在进行课程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导入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养成关爱动物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为学生将《拇指姑娘》的童话故事,在故事的最后,拇指姑娘是乘坐在燕子的背上被救走的,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燕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同学的回答大多都是积极正面的,比如,美丽的、聪明的、勇敢的等等等等,从这些词语中,不难看出学生对燕子是一种喜爱的情感,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同学们,燕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对不对?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的点头。教师可以再接着说,不光燕子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自然界中,所有的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可爱的红眼睛的兔子,温顺的捉老鼠的猫咪......它们都和燕子一样,为生态系统的平衡贡献着它们自己的力量。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动物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在科学活动探究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菌分解活动的教学,学科知识与生态文明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自然科学,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的自然保护意识应该从小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关爱动物的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
三、注重培养学生榜样学习的意识,养成生态保护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不能明确的判断对错之间的明显界限,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榜样的力量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尤其是在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时,教师要格外的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的闪光点,即使对学生优秀的德育行为和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作出表扬。例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主动关掉没有扭紧的水龙头、学生主动捡起垃圾并对垃圾做好了分类、学生主动帮助将流浪的小动物报告给宠物领养公司等等良好的行为,在发现这些行为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的对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进行表扬,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并将德育教育与生态文明保护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得学生之间互相产生良性的竞争以及良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的对生态文明保护的意义进行真正的落实,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生态文明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突出贡献者的优秀事例,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阿里巴巴低碳活动、植树活动,在屏幕上先展示荒芜的沙漠,经过人们的低碳出行,阿里巴巴落实在荒漠中植树,最后使得一大片荒漠变成绿洲的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生态文明人人有责,只要平时中做好生态保护一点一滴的小事,常年积累,也会为祖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良好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
四、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应该从小为学生进行树立,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善于将生态文明观念与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相互的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这将对学生今后的意识形态以及行为规范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与知识技能相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值得被广泛实践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燕婷,江宇华,林凯欣.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小学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40-142.
[2]林凯欣,李燕婷,江宇华.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64-67.
[3]张军霞.关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122-128.
[4]张婧,王寰宇.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实践探索[J].教育视界,2019(0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