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导入点燃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李玉杰
[导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调
        李玉杰
        谯城中学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00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调。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有的老师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是我刚刚踏上讲台的第一学期,心劲较高,期中考试后,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听新进的几位老师的课。我抽到的是《扁鹊见蔡桓公》。文章很短,初中时就背的滚瓜烂熟,心中不禁窃喜。进班就直入正题,把文章很顺溜地翻译了一遍,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上一片茫然,我唱了独角戏,课堂效果惨不忍睹,30分钟就草草收场。
        下课后校长找到我,委婉的说:“李老师,你性子太急了,你看,如果用讳疾忌医这个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可能会更好一些。”校长的一席话说的我脸上火辣辣的,深深警醒了我。原来课堂导入竟是如此重要。这之后,我就注意搜集、整理与所讲课文有关的故事、诗词、趣闻等等,争取抓住课堂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艺术感染法
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心,才能抓住整个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在导入环节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在教授《竹影》时,没开口之前,我就在黑板上作了一幅大大的写意的主视图。孩子们一看顿时掌声一片,那节课效果出奇的好,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下课后还有几个孩子跟在我后面讨教绘画的技巧,殊不知,课前我已对着电脑练了不知多少遍。


二、歌曲、戏曲导入法
在讲《木兰诗》时,我凭着自以为还算纯正的豫剧唱腔,唱了一段常香玉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然孩子们感到耳目一新。在上《台阶》时,我更是深情地翻唱刘和刚的《我的老父亲》,把孩子们带到那荒寒的岁月。甚至,通过之一节课的学习,个别孩子还爱上了戏曲这一民族瑰宝,岂不是一举两得?
三、故事激趣法
在讲到《岳阳楼记》时,先讲了一段范仲淹小时候啖粥求学的故事。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如洗,为了上学,他只能喝粥果腹。冬天就把结冰的粥切成三块,一顿一块,凭着这种精神学有所成。瞬间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激励了学生,让他们学会珍惜幸福生活。
四、图片导入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海燕》、《故宫博物院》、《华南虎》等。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罗布泊的具体位置顺势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其他的诸如名言导入、视频导入、动画导入等,不一而足,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因人、因文、因地而异。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词汇丰富,出口成章,在中是导入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也就是导入的艺术性。优美的导入语言能对学生产生艺术熏陶,如笔者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样设计:在古典诗词中,写风的句子不少。如写东风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李煜《虞美人》中的句子;写西风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写南风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是白居易《观刈麦》里的句子;写北风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句子。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所共同认可的,更是当下倡导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除讲究导入方法的设计以外,还要注意导语的艺术性。学无止境,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我会多听、多学、多钻研,争取掌握更多的先进的语文教学技巧,为谯城教育添砖加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