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娟
(厦门市同安区褒美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学效果愈发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阅读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培养实践而形成的能力,是学习其它一切知识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新课改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有关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和研究热度高涨。本文以整本书阅读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有助于整本书阅读策略实施的相关办法,力求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良好开展增添助益。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策略;精神文化;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新课改强调要以全部学生为课堂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句话涵盖了两层含义,分别包括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地区的学生和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在研究整本书阅读时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在了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学校和边远落后地区的研究很少。研究内容上主要为提升阅读兴趣、探究方法等方面等,不够集中深入,对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少之又少。广大农村教师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实践,不断反思改正,不断实践,找出适合农村小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为应对升学压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科学学习,除各科教材和语文命令要求的课外阅读材料外,很少有学生会阅读整本书。现在,各界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提出要大幅增加高考的阅读量,让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可是,没有整本书的阅读又何来好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升阅读能力。
1.增大阅读空间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生的图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不容许学生这本看一页、那本看一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文章都为短片,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生字、词汇,容易将学生局限在小规模的氛围中,缺少魄力。农村学生在习读整本书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小学生就无法自己尝试学习,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仅依靠教材,无法让学生接受反复的历练。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推荐学生阅读教材外的书籍,越精越好、越多越好。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向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如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米小圈上学记等》,不同类型的书籍能让农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各种文体,产生阅读欲望,无论遇到什么书都不会有陌生感。
2.阅读方法应用
农村学生应用研读国文教本积累的阅读知识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反复历练。语文学习会遇到说明、记叙、议论、散文四大主要文体,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在一本书中同时感受到几种文体,全面提升对文体的把握能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冰心儿童文学新作获奖丛书,其中包含《青鸟飞过》、《三道彩虹》、《远方的朋友》等作品,冰心用不同的题材创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人生感悟。学生专心致志的阅读某一本书,既能帮助学生练习精度又能练习速度,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经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整本书阅读策略
1.构建校园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小学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期,高品质的阅读能助其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没有阅读会让学生的童年出现欠缺。现阶段,教育界对整本书阅读高度重视,提升阅读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同时对阅读总量提出了要求。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受各类电子产品影响,学生阅读氛围被破坏,阅读质量难以提高。为扭转这种局面,农村学校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建立阅读教室、制定阅读时间等,通过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全面实现阅读预期。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与肯定和表扬,建立学生的阅读自信,使其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享受,由此爱上阅读。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助其体会阅读乐趣。例如,打造趣味性课堂,通过组织朗读比赛等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让学生摘选自己觉得经典的段落进行现场朗读演绎,也可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心得,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直接影响语文成绩。是否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是否有阅读兴趣,关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举个简单的例子,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在此阶段,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名人名言和名人传记等。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书,并书写读书笔记。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碎片,灵活使用阅读时间,阅读地点和阅读方式。
3.教师全过程陪读,上好阅读课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喜欢学习老师。教师要有榜样意识,用自己的读书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布置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自己要先读,且要反复读,充分掌握整本书的内容和深层含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加准确的引导。要注意构建师生共读的阅读氛围,可每周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不必拘泥于形式,通过共同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融合教材课文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语文教材也在与时俱进,2019年新修订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包含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诗词,并加大了插图比例,帮助小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训练阅读时应采用融合教材课文内容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材为学生播放有关鲁迅生活创作的背景图片或视频。直观的视觉体验能让阅读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出发点,建立正确的阅读认知,不断分析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通过铺垫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全程陪读等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为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艳鲜.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1):109-110.
[2]杨玉巧,赵苗苗.农村小学师生共读经典名著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