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肖鸿禧
[导读] 本文从小学音乐歌唱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入手
        肖鸿禧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重文小学 广东省 广州市511447
        摘要:本文从小学音乐歌唱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入手,通过让情感和声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小学生演唱的过程变得更加声情并茂,最终也就能够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唱歌表演体系。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声情并茂;小学音乐;音乐课堂;情感教育
        引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主要通过运用各种音响、节奏和旋律来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并在有效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能够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将音乐称为“心灵的语言”,正是因为聆听音乐确实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共鸣。情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不仅体现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更属于他人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
         一、小学音乐课堂概述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内部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其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小学音乐确实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数小学音乐教材内部的内容都是被有效地设计和编排,并全面地分布到各个单元内部。看似明显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渗透到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多数音乐教材内部所选取的歌曲和知识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其内容也不会过于陈旧,所以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小学音乐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借助音乐中的情趣来发展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
         二、音乐课在情感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本身也属于情感教育的重要范畴。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播艺术作品内部的情感,更应该对作品进行充分地审美。于是,更多的学生就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其歌词、旋律、节奏和和声的美好。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就像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因此,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以生动的方式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并在之后运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手段来更好地品味音乐,最终才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中存在的精髓。学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有效地了解音乐家本人的创作经历,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生的人格魅力。最后,学生不仅能够感知不断变化的民歌和小调,更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意境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演奏和表演。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播放一遍歌曲,并将学生的情绪充分地稳定下来,学生自然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样一个爱国歌曲的风格,甚至可以激发起内心的情绪。有的学生会想象到我国发射造人宇宙飞船的情景,有的学生会想象到这次在抗疫过程中白衣天使的付出。这样一首歌曲就是为了让每个小学生的心中都播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其慷慨激昂和悠扬的旋律。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存在于人意识中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活动,目前更多的学生喜欢用音乐来表达属于自己的思想。正如著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音乐往往能够用最强的力量来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其教育方式真正合适,音乐就会不断地美化和浸润心灵。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调动教材内部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情感,并更好地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音乐课时,如果老师光进行讲解就会心生厌烦。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一看到乐理知识就心里看到厌烦。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学会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全面地讲授乐理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更感兴趣。

注意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欣赏音乐,并借助官能欣赏、理智欣赏和感情欣赏三个主要的阶段
        来让学生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完美的艺术感受。多数小学生在欣赏课本上的音乐时确实也能够感受到其节奏、力度、休止和艺术的魅力,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蕴含在乐曲中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很多小学生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升其艺术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前面的“中华民族”后面突然出现了一个休止符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紧迫的感觉。当休止结束之后也就突然唱下去。所以,整首国歌其实充满了无穷的动力,它也可以让人民在革命的过程中受到莫大的鼓舞。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不同乐曲的已经将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学生自然就能够在感情上形成新的共鸣。于是,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享受。美妙的音乐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培养嘘声的创造力是 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任务。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有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体会歌词内部的意境。如果小学生能够体会曲调中的动感自然就能够提升学生本人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常常会让学生将“知了”的节奏比喻成 X.X这样的节奏。如果遇到了“X X .”这样的节奏时,甚至可以将汽车鸣笛的声音与这种节奏相统一。只有这样能够从生活中寻找新的节奏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在一次次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三、小学音乐融情于声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通过设计表演动作来表现情感
        在学习小学音乐歌曲的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抒发其内心的感受。例如,在学习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先理解内部歌词的意思,并逐步地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表演粉刷匠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创编活动中来。
        (二)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体验真切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来让小学生有更加丰富的内在感情,这[2]样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例如,同样在演唱《我也骑马巡逻去》的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的感情,我先在黑板上画上了骑马巡逻的画面,为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歌曲中的氛围。我甚至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模仿骑马的样子。可以看出《我也骑马巡逻去》属于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很多学生甚至在听完歌曲之后反而想去学骑马了。如果能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自然能够让小学生有更加真切的体验,并让他们在把握歌曲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唱歌,以便能够更好地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内部感情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巧妙地与其他不同科目相互结合,并有效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自然就能够激发小学生内在的感情,并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教师自然也就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牧羊曲》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有效地丰富音乐课堂,并在激发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更好地热爱歌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包括创设课堂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内在感情和设计表演动作的方式来带动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自然能够让他们将情感融入歌唱声中,音乐作品自然就能够更好地被演绎出来。只有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歌者才能够打造更加专业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姚连乔,杨博男.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的结合[J].北方音乐,012(7):169-174
        [2]丁义.透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16(2):69-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