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张加柏
[导读] 作为必修科目,地理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张加柏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 福建省 龙岩市 364400
        摘要:作为必修科目,地理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文章以高中地理课堂为背景,在对地理信息运用优势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现状,围绕可使地理信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策略展开了讨论,内容涉及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模式等方面,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以启发,为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
        关键词:高中课堂;地理教学;地理信息
        前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以地理信息为代表的诸多技术,均已走入高中课堂,并为教学活动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实证明,基于地理信息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既有利于课堂内容的丰富,还对学生能力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观念的方式,使其具备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条件。由此可见,本文所研究课题有较为突出的现实价值,教师应当引起重视。
        一、地理信息运用优势
(一)增加知识储备
地理信息涵盖内容十分丰富,只有提前对教学方案加以确定,确保课堂内容既符合教学计划,又可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发展,才能达成引入地理信息的初衷。另外,高中生对地理学习所提出需求,通常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可通过展示特定地理信息的方式,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基础上,为后续教学内容的扩充奠定基础[1]。
(二)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地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多,教材呈现知识的形式以文字为主,学生仅能对表层含义加以理解,却不具备串联不同单元知识的能力,学习难度自然居高不下。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地理信息进行展示,既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还对学生积极性有显著的激发效果,学习质效自然能够向理想水平靠拢。
        二、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认知存在偏差
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性、综合性与学术性的学科,在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方面,高中地理均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受错误思想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家长和教师没有对地理教学引起重视,少数学生缺少端正的学习态度,基于此所开展教学活动,自然难以取得理想成果。
(二)学习方法较为单一
要想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学生需要以逻辑思维为依托,也就是说,无论是反复背诵和记忆,还是大量进行习题训练,均无法使学习成果取得质的飞跃。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师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向学生传授有效学习方法上,将固化学习方法给学生所带来影响降到最低。
(三)不善于运用辅助工具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需要运用到的主要工具,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地图对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地图还可被用来对学生的认知及动手能力加以培养。但是,受多方因素制约,可供教师运用地图讲解知识的时间有限,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学生无法自如读图、识图,并对地图加以运用,后续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
        三、高中课堂地理信息运用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展开地理教学的依据为教材,由此可见,教材内容影响着教学成果,要想使地理教学取得符合预期的成果,教师可以借助地理信息,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扩展知识范围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实践所得经验表明,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以地理信息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对知识进行诠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坚实的基础、更突出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圈层结构、地貌相关知识时,通常需要运用到相对抽象的剖面图,仅凭借学生个人能力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理解并消化,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云课堂、微课视频等资源,通过对内力作用给地表形态所带来影响进行直观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对常见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关联具有准确了解[2]。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为学生打造动态化课堂,通过扩展地理知识的方式,确保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与地貌有更加全面且科学的认识。
(二)理论结合实际
现阶段,地理信息的运用方向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技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进行打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相关知识,通过具象展示教材涉及地理与人文知识内容的方式,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帮助其形成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地理素养的强化做铺垫。例如,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及相关知识时,由于教学侧重点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先对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再带领学生展开后续活动,使学生具备由地图对空间内容加以获取并充分运用的能力。要想达成该目标,教师应对以下内容引起重视:其一,鼓励学生对地图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农业区位分布情况和特点;其二,从强化学生空间定位与认知能力的立场出发,将理论结合实际作为落脚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从生活化教学中,获得与以往不同的收获。
(三)改变学习行为
基于地理信息所展开地理教学,通常会给学生行为带来直观影响,具体表现为:利用相关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将自身地理素养提升到全新高度。在引入地理信息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再根据教师所提出问题,确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另外,地理信息的运用方向,还有验证概念准确性。持续推进的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即: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以地理现状所存在差异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的方式,由现有信息中提炼出所需信息,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助力。例如,对资源开发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现有技术,对教材出现地区的相关数据加以获取,在对强调空间化、立体化的信息系统进行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所涉及因素的方式,明确该地区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3]。由此可见,地理信息还为学生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通过对机械学习模式加以转变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日后更高难度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
(四)优化课堂模式
基于传统模式所展开地理教学,通常将成绩视为主要追求,大部分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方式,均为反复背诵和记忆,这并不符合课程改革所提出要求。将地理信息引入课堂,可使学习模式得到转变,与此同时,课堂模式也会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
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除了众所周知的文字和图像,还有信息数据,对地理信息加以运用,可使常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优化教学流程的方式,为教学质效的提升做铺垫。例如,对地形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运用遥感及GIS技术,使抽象知识得到具象呈现,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难度,另外,学生提炼并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尤为注意,学生要想准确分析地形图,由GIS为其提供支持是前提,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技术,根据教材内容对相应模块进行制作,在对地形图进行真实展现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信息系统软件,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提高,最大程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结论:由上文所叙述内容可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地理教学方面,地理信息所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较为直观的展现,这也给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事实证明,基于地理信息所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对其思考及探索能力有强化效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推动教学活动朝着更加科学且优质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吴建峰,班叶林,曹广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应用浅析[J].科技视界,2020(23):167-168.
[2]徐英睿,杨逸文,刘静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1):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