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涵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1
摘要:为应对疫情,线上教学已开展两月有余,在没有老师监督、脱离学校学习氛围的情况下,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学期初不能领取到新学期课本,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利用老师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笔记更成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记笔记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并为学生减轻负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线上教学 笔记 高效
一、记笔记的意义
教育学家魏庚人先生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会影响听课,因为一个人同时做好两件事是很难实现的。但从实际看来,在上课过程中记录笔记可以使学生尽力去保持注意力。大学中一节课的时间较长,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如果不随时记录重点,单凭听课很容易遗忘。并且有关研究表明,记笔记的学生比不记笔记的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课上所讲的内容。因而,记笔记确实值得提倡,尤其在大学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现存问题
(一)缺失整理笔记的学习过程
许多大学生仅以及格为目标,认为没有必要下那么多功夫整理笔记,而进行线上学习时,由于时间、地点相对自由,又无人监督,他们更会不重视课堂内容。只要有复习阶段老师总结的重点知识,或将他人的笔记复印下来,便能供临时抱佛脚用。这些资料虽然 “见效快”,但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知识在头脑中未经加工,绝大部分知识在考试结束后便被抛之脑后,这样的“学习”可以说是无用功。通过这样的短时记忆获取的知识并不能长久地被学生掌握,只有亲自整理才具有长远效果。
(二)总结与抄写的矛盾
教师通过抽查笔记可以敦促学生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但在大部分学生的潜意识中,写的越多、颜色越丰富老师便会给越高的分数,因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课件内容一字不差的照抄。理解远比抄写更重要,记笔记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激励学生多思考,进而才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康奈尔笔记法、画思维导图等都是认真听讲后对知识融会贯通做出的总结。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笔记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评判标准。
(三)听课与记笔记的矛盾
很多学生被教师布置的笔记任务束缚,为赶快完成任务、在课后不在花费时间整理笔记,总是忙于利用课堂时间将课件内容每字必录,经常老师已经讲到下一个知识点了还置若罔闻,导致一节课结束后,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被各种颜色的笔标注的花花绿绿,似乎是认真听课的成果,实际上却一点也没有学会。这样的笔记不仅在记的过程中十分辛苦,对以后更是几乎没有什么用处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记笔记的主战场,记笔记与听课发生冲突是绝对不可取的。
二、线上教学带来的记笔记方式的革新
线上学习优于在教室中上课的一点是,在教室中上课如果遇到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的情况,只能先把笔记抄全,或用手机拍下课件、板书,回去后再理思路,而网课视频可以回看、暂停和快进,更便于随时调整,跟上老师的进度。课上记笔记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应记下老师强调的知识要点、核心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回看视频,在课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回顾,总结归纳出所学的难点、易错点,有选择性的记录下来。学生积极地分析并加工知识,而不是消极地吸收,那么学习成果的好坏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减轻对教学资料逐字记录的负担。除了将课件及资料打印出来,在课件上进行标画记录外,线上教学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文汇报2020年4月4日刊中,《从钢笔手书到电子笔记 工具革新开启思维转变》一文对于95后、00后日渐倾向于无纸化学习的趋势进行了报道。上海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中数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在平板电脑上用电子笔书写笔记,或者直接在电脑上录入文字做笔记非常方便。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可以在听课时截图插入电子笔记中,避免了纸笔记录时大篇幅的抄写,比手动复刻更为高效;需要补充和修改时选中不同的区域编辑起来也很方便。与传统笔记相比,电子笔记有智能查找功能,能轻易查到某个知识点,能够节约大量时间。
“要知道,过去的课堂笔记通常是手工抄写,而文字记录本身是一种线性序列,很难体现知识的全局性。如今,在校的大学生都很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学生笔记的形态早就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再现。学生如果善于运用辅助工具来记笔记,比如在信息整合中注意到知识结构的严密、定义的归纳、层次关系等,他们就会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其实,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在消化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如是说。
三、结语
除了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线上学习同时也应带来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革新。学生应尽快在时代的急流中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老师更应带领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和改变。在记笔记这一方面,借助技术工具,学生可以更容易、也更清晰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富创造性、更有意义的工作中去。因而教师在检查学生笔记时,也可以尝试接纳更丰富的笔记载体,并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评判“优秀笔记”。
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许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教学仍会成为教学的主要形态。作为大学生,不能够囿于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与时俱进、除旧布新才能够成为线上教学形势下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文汇报 记者 储舒婷. 从钢笔手书到电子笔记 工具革新开启思维转变[N]. 文汇报,2020-04-04(004).
[2]徐淀芳,满晓晗.学生怎样进行在线学习[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3):78-80.
[3]王兰芳,魏宗田,张俊敏.对高等学校大班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