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
泰来县平洋镇中心学校 162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曾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中学阶段主要的思政课必然要扛起立德树人的这杆大旗,担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所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这里我也想谈一谈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学习先进思想,精准把握学科政治属性
习总书记说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力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走在时代的前列,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高质量教学把准了脉、指明了道,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政治属性建立在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的基础上,要求思政教师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既要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的育人。
二、注重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精心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我们思政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进行学情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优化课堂的学习效果。首先我们课堂导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比如:歌曲、影片、故事等导入方法,可以根据教师实际所讲内容进行选择,但我们一定要遵循与学生实际有关联的原则,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易产生共鸣而降低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们还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具体的学习过程目前我们倡导让学生以自主互助探究的方式去完成,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的学法指导,教师不再是直接把答案灌输性的给学生,而是要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的主体变成主导,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参与者、帮助者,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互助中完成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记忆深刻,成就感强。
2、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鼓励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讲授模式,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小组互助合作教学甚至是课外实践教学等。比如:我们在学习在学习中国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法律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连线专业的法律人士,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学习探究诚信重要性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习网络利与弊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来探究学习;在学习在学习文明礼仪时,可以鼓励学生情景模拟或表演,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一些重难点问题解决上,我们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堂精讲,也可以制作微课推送给学生,学生课下反复观看,消化和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记忆,实现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
三、灵活运用课堂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想要学生学好一门学科,就要让其感兴趣,而激发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鼓励,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我们也要灵活运用课堂评价,让其发挥最大效能的鼓励作用,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往我们教师认为评价可能就是指语言上的评价或者分数上的评价,但事实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微笑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善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评价,用真诚鼓励性的语言去赞美学生,用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肯定,用微笑去激励学生,这样的课堂是融洽的、是和谐的,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各有不同,所以我们也要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从多角度去审视学生,不仅仅是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也可以是学习态度、创新能力、辩证思维等方面去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在自信中努力学习。而且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多样化,从原来的一名同学,我们可以转变为评价一个团体,比如某某小组,让学生树立团体意识,提高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多方面多维度的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复杂、艰巨而长远的一项重任,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但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相信我们都将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积极投身课改的浪潮中,不断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切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