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才
四川省自贡市板仓实验学校 643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思维形式逐渐由形象变得抽象,对周围事物具有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物具有探索欲,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生物实验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出真知、实验教学法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和推动,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验指导措施。实验教学法的相关实验环节需要根据教材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一、运用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快速理解知识点、真正掌握
生物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在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中完善生物知识,大部分生物知识和理论是科学家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的,很多生物问题需要采用实验法解决,因此,生物的进步离不开实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讲解细胞一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验法,准备镊子、洋葱、载玻片等实验用具,让学生制作洋葱标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绘图,总结植物上表皮细胞的一般结构,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思维形式逐渐由形象变得抽象,对周围事物具有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物具有探索欲,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生物实验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6人一组,每组发放种植盆和种子,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总结,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共同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进步。
二、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学法
(一)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学法,能够将课堂教学是实验有效结合。课堂实验相较于其他实验形式来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难易程度,大部分课堂实验所需用具比较少,只是通过实验对生物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课堂实验围绕知识点进行探究,不用对实验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分析,只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物知识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进行小组划分开展生物实验。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果。例如,在进行"检验种子是否有生命"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小组内分配不同阶段的任务,每个学生将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对比,得到最终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这种小组实验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可以由教师或家长指导完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实验"鸡蛋冒汗"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独立思考实验结果,与家长进行探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能够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三、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和推动,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验指导措施。实验教学法的相关实验环节需要根据教材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在实验准备阶段应该对教材进行细致研读,根据学生的实际实验水平设计合适的实验步骤,从而实现实验目标。另外,教师在实验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统一分析实验的差异性,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分析。例如,在进行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时候,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导致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偏差,实验数据不同。因此,教师不应该干涉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比对实验结果,沟通自己的实验方式,与教师一起总结实验经验。
(二)实验体现生活性,生活化拓展实验全面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强调生活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用生活化的眼光看待生物问题,促进生物学习的全面性。因此,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作为生物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生活化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实验的效果,使生物学习变得更高效。例如,在进行实验"植物的向光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需要阳光的植物,根据这些植物进行分组实验,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植物向阳的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同一种植物向阳程度和角度不同,其生长情况不同。最终,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对阳光角度的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初中实验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邓纪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的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8(10).
[2]严玉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误区与改进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5).